天水圍翠湖居2025全攻略!(持續更新)

而政府隨即將兩幅土地用作發展私人住宅用地,可提供2,200伙單位。 天水圍社區發展陣線批評,房協於12月9日將兩幅土地歸還政府後,政府無重新諮詢天水圍居民,便放入賣地表建私宅,令天水圍失去1500個昔日發展長者屋項目帶來的就業職位,嚴重違反當年施政承諾。 該組織質疑政府將土地用作發展私人地產項目,變相加劇天水圍的地產霸權,促政府停賣區內兩地,於區內重新展開地區諮詢,收集區內市民意願。 天水圍公園旁的+WOO 嘉湖(前稱嘉湖銀座)及嘉湖海逸酒店,是天水圍新市鎮最大的購物中心。

單位

天城路旁的康文設施於1993年至1994年期間落成,包括天水圍運動場、天水圍體育館和天水圍游泳池。 除天水圍體育館外,天愛苑附近還有新建成的天瑞體育館(於2007年6月24日啟用)。 天水圍北設有一中型公園——天秀路公園,旁邊亦預留了空地,近俊宏軒後方亦已規劃興建天水圍第三個公共泳池及球場等設施。 其他小型公園則有天瑞路公園、天柏路公園、天河路公園及天龍路旁的中式園林「龍園」。 天恩邨旁的天暉路體育館於2012年11月27日啟用,特設室內緩跑徑及戶外攀石牆。 該校設有12年班級,提供不少於900個學額,並主要取錄非本地學生,預計2025年啟用。

天水圍翠湖居: 輕鐵

屋苑總面積佔地400萬平方呎,而整體綠化空間為約360萬平方呎,所佔綠化空間的面積為全港屋苑之最。 嘉湖山莊為長江實業歷年來最大型的發展項目,其住宅單位總數多達15,880個,以單位數目而言為全港最大型的私人屋苑。 此外,位處本屋苑中心地帶的置富嘉湖(嘉湖山莊第四期發展項目)為區內少數的大型商場和酒店項目。 天水圍新市鎮最大屋苑為嘉湖山莊,是區內最早興建的屋苑。 屋苑於1992年至1998年發展,由樂湖居、賞湖居、翠湖居、麗湖居、景湖居及美湖居組合而成。 到了2004年5月,天水圍北唯一私人屋苑慧景軒正式入伙。

市中心

其中,2005年香港天水圍婦女聯合會曾就天水圍進行意見調查,半數非天水圍區居民對該區的印象只屬「一般」,更有20%受訪者表示感覺「很差」。 天水圍翠湖居 歌手李克勤2006年亦有一曲《天水‧圍城》,歌詞說「圍住了血汗,圍住了當初厚望」、「氣候太涼,像殘酷得天生等天養」。 天水圍不少人口屬於新移民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往往只能尋找低收入工作,但到區外打工的交通費高昂(從該區到市區的車費每日平均至少30元),令不少家庭長期倚賴失業綜援。 香港扶貧委員會2006年9月公佈,全港入息低於平均綜援金額有103萬人,當中以天水圍所屬的行政區域元朗區的人數最多。 據社會福利署資料顯示,2004年元朗區領取綜援個案近30,000宗,天水圍約佔一半。 而天水圍的自殺求助個案也冠絕全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05至06年的資料指該區個案多達70多宗。

天水圍翠湖居: 巴士轉乘優惠

元朗區議會預計在2022年底進行首階段遷移及擴闊車道工程,隨後展開新街市的建造工程。 當局指為減低對附近居民的影響,工程會分階段進行,屆時將有臨時交通安排,行人及車輛可繼續使用天福路,兩旁的公共交通服務亦會維持,預料成個項目於2027年完成。 六天後(2007年10月20日),影星周潤發出席香港濕地公園舉行的「世界濕地日2008香港區慶祝活動」啟動禮時,首次提出天水圍應「改名」。 他表示:「天水圍城,不應圍住人,改名就天下太平。這樣就不用這邊好,另一邊便死人塌樓,不如將天水圍與濕地公園兩邊的字拼在一起夾夾。」 2008年1月17日,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將周潤發提出天水圍改名的建議,在行政長官答問大會中正式提出。

  • 在此就恒生銀行有限公司(「恒生」)之估值服務供應商提供的任何物業資料及估值,僅供參考之用,對恒生並無約束力。
  • 有調查顯示,有85.4%區內居民會跨區至屯門、元朗,甚至北上深圳東門、蛇口、落馬洲等地買餸。
  • 港鐵擁有的天榮站物業項目自2011年起被鄰近居民、學校學生以至地區人士批評。
  • 惟政府沒有理會天水圍居民的聲音,放入賣地表建私宅,新地於2014年7月9日分別以22.21億元及19.68億元獨攬第112區及第115區地皮,兩地樓面呎價均分別逾1,800元。

無論新舊各期均有大量由小業主自行打通的相連單位,因區內大單位數目始終有限,這類單位可謂有價有市。 另外,第五期(麗湖居)及第七期(景湖居)每座頂層均有1,100百餘至1,700餘平方呎並附連天台的複式單位,名為「御景軒」,貨源稀罕,成交稀落。 嘉湖山莊所有期數樓宇均為三梯八伙設計,全部標準單位均設窗台(非落地玻璃設計)、窗口式冷氣機(隨樓附送珍寶牌冷氣機),不設工人房、花園、露台、工作平台。 本屋苑各期均植有大量綠化空間,每座大樓地面住客入口均採雙座式大堂設計(個別單邊座數除外),樓底挑高,在入伙當年屬於相當新穎而高貴的豪華設計賣點。 雖然各住宅期數地底均設住客停車場,但住宅大樓之電梯並未能直達地庫停車場,住客需從後花園地面樓梯拾級而下(樂湖居停車場位於嘉湖新北江商場地庫,設計與其餘期數有別)。

天水圍翠湖居: 天水圍 平面圖

根據康文署提交的文件指出,用地位於天業路,在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中學與天水圍115區用地之間,佔地約5.3萬平方呎,現時屬於「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早在2013年時已經曾提出興建文物修復資源中心。 此外,該署稱因應區議會對公共泊位表示關注,與運輸署商議後,將在資源中心毗鄰預留地方作增建公眾停車場,初步預料可提供不少於200個公眾泊位。 該署稱在吸納議員意見後將展開進一步籌備工作,包括擬備工程界定書予民政事務局審批,及委託建築署進行技術可行性研究等。 據當局指出,會聽取及考慮元朗區議會意見,在技術和財政預算許可的情況下,繼續推展有關工程項目,以便盡快向立法會申請建築工程的整體撥款。 天水圍北部近年不少發展,除了上述第119區的文物修復資源中心外,對面的天水圍第112區及第115區亦已經批出由新地發展,將會興建成兩個大型的屋苑,合共提供約3,800伙,加上同區佔地達61公頃的濕地公園,將會組成一個住宅休閒社區。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天水圍以公營房屋為主,加上本港短期私人住宅地皮供應嚴重不足,檢視該地皮景觀及規劃特徵後,認為適合發展私人住宅,為區內提供更多房屋選擇。

方面,大部份中高層單位可享有開揚景觀,除了望區內公園及公屋樓景外,部份向東北高層單位可遠眺香港濕地公園;向西北部份高層單位則可望深圳灣一帶海景。 設有小型會所、游泳池、桑拿及蒸氣浴室、兒童遊樂場及兩個網球場。 地面層則設有多間商店及福音堂,是六期中唯一非純住宅用途項目。 天瑞邨於1993年開始入伙,當時屋邨以北的地區仍在開發中,除翠湖居外並沒有其他住宅,故此專營巴士均以天瑞為總站。 根據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晚上更新確診者的住址資料,最多新增個案仍在油尖旺區,但數目明顯較日前回落,地點較分散,「八文樓」有2宗,上海街及廟街仍有零星個案。

天水圍翠湖居: 天水圍基礎教育

2017年1月9日起,天水圍天壇街的天水圍醫院分階段投入服務。 2018年3月21日起,急症室於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8時提供服務,2018年11月21日起急症室24小時提供服務。 2003年年初,香港爆發沙士疫症期間,天恩邨其中4座樓宇被香港政府用作為醫護人員的臨時宿舍;2004年由中轉房屋改為公屋出租。

天水圍位置偏遠,若要前往或離開天水圍必須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雖然香港政府近期推行交通津貼,幫助屯門、元朗、天水圍、上水等遠離城市的新市鎮的低收入居民出外,但只是冰山一角。 於1993年9月入伙,入口位於天瑞路8號,共有6座住宅大廈,每座樓高32層,合共提供1,536個單位,不設原裝特色單位。

天水圍翠湖居: 天水圍全新樓3f連太陽能天台 可寵

為應付過境旅客高峰,嶼巴於2013年12月21日開辦輔助路線B2X線(來往天耀邨和深圳灣口岸)。 天水圍翠湖居 然而,早於2007年深圳灣口岸啟用時,新大嶼山巴士部分車輛的電子路線牌資料庫中已存有B2X線的資料,目的地為「天水圍(南)」,但B2X線一直未被正式批准營運,但曾於2007年7月8日僅提供一天服務。 2009年7月13日起本路線提升至全日服務,全面分流元朗、天水圍往來深圳灣口岸的乘客。 然而,由于采用单层巴士的关系,本路线经常被居民投诉班次不足。 在多名區議員及居民的不斷爭取下,嶼巴終於決定由B2號線分拆出一條B2P,主要服務B2及專線小巴618沒有提供服務的天瑞、洪水橋、藍地等地區,於2008年7月26日投入服務。

1916年來自廣東台山的趙氏家族籌組聯德公司,向香港政府申請開發廈村灣。 由於港府當時剛接掌新界不久,故亦希望利用外來人牽制新界鄧氏在新界西的政經勢力,因而以低價將廈村灣合計490.5公頃的土地批租給聯德公司開發,令鄧氏控制的養蠔業因此結束。 翌年該公司利用圍墾的方法填平廈村灣,在現時香港濕地公園紅樹林浮橋處興建一條150多米長的「大壆」,大壆則設置六道水閘。 其後,協助築壆的水上人定居在天水圍,在大壆上建木屋居住,以捕捉海產及做工人為生。 天水圍公園前稱天水圍市鎮公園,於早期規劃稱為「天水圍第22區分區公園」,為天水圍新市鎮的主公園。 整個公園原本屬於嘉湖山莊的發展項目之一,並且由長江實業附屬公司「巍城有限公司」斥資1億1000多萬元興建。

天水圍翠湖居: 居民巴士服務

晚上約11時半,有居民發現有兩名便衣警員進入屋苑範圍,引起他們不滿。 天水圍翠湖居 之後數十名速龍小隊及防暴警員增援,從屋苑多個入口進入住宅大堂,並施放胡椒噴劑及使用警棍毆打居民,消息指至少兩人被打至頭破血流,最少有8名居民中胡椒噴霧。 嘉湖山莊一共設有兩個住客會所,分別位於一期樂湖居及七期景湖居,為住戶們提供各式各樣的文娛及康樂設施。

大廈

資料顯示,天盛苑計及上述成交,歷來只有3至4宗200萬元或以上的成交,最貴單位原為M座30樓6室,面積828方呎,數個月前,以205萬元成交,呎價2476元,上述單位將紀錄再提升7.3%。 被問及為何該買家不購買毗鄰的嘉湖山莊單位,黃肇雯表示,由於買家認為現單位的間隔較為方正,而嘉湖則為鑽石廳,加上有親友居於同一屋苑。 黃表示,天盛苑6500餘伙,只有約5至6個單邊開揚的800餘呎放盤單位,所以於盤源較少的情況下,認為現時的成交價是合理。

天水圍翠湖居: 天水圍屏欣苑2房戶 居二市場400萬元沽 約4年升值1.2倍

1993年3月26日,港府為天水圍新市鎮舉行開幕及輕鐵通車典禮,時任港督彭定康連同高官出席儀式。 香港眾多新市鎮中,只有天水圍新市鎮有開幕典禮,反映了當時政府非常重視天水圍這個地方。 2007年7月1日深圳灣口岸通車,3條服務元朗及屯門區的深圳灣口岸巴士路線B2、B3、B3X及新界區專線小巴618線於當日起投入服務,方便屯門及元朗區居民取道深圳灣口岸過境。 不過,並非所有新界西北區居民可以乘搭,其中天水圍的天瑞邨及青山公路沿線的洪水橋、藍地均沒有直達深圳灣口岸的服務,居民必須轉車才可前往。

巴士

元朗區的天水圍@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3,624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285,862人。 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嘉湖山莊,栢慧豪園,天盛苑,屏欣苑,天頌苑。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1,480,年齡中位數為 42.4歲。

天水圍翠湖居: 港鐵巴士命名

不過,兩個部門均表示,「嘉湖山丘」附近的土地用途並非存放泥沙,有人涉嫌違規曾作檢控。 因挖土工程沒有採取防止散發塵埃措施,違反《空氣污染管制(建造工程塵埃)規例》,環保署錄得9宗檢控個案,共罰款3.7萬元。 另外,該地的周邊私人土地則有違例填土工程,規劃署已成功檢控兩宗個案,共罰款12萬元。 天水圍翠湖居 周邊土地亦因未獲地段擁有人許可擺放建築廢物,違反《廢置條例》,環保署錄得6宗檢控,共罰款1萬至5萬元。 跟新北江商場被普遍視為樂湖居一部分情況相似,嘉湖山莊鄉村俱樂部與景湖居兩者確實密不可分,無論住客或俱樂部職員均習慣以「景湖會所」稱呼之,以作區分有「樂湖會所」之稱的另一嘉湖會所。 俱樂部設有側門直接通往景湖居,彌補了景湖居本身沒有專屬泳池、球場等之不便。

天水圍翠湖居: 元朗區

促成交易的代理指出,以該價錢可以購買嘉湖山莊(新聞 – 網站 – 圖片)近乎全部824方呎單位(見表),惟買家因為較喜歡天盛苑的間隔,決定以破紀錄價錢購入該宅。 毗鄰多個公園,綠草如茵,而每個屋苑旁都鄰近輕鐵站,往返市內或新界地方非常方便,而旁邊更有著名的嘉湖銀座商場及新北江商場,購物異常方便。 在此就恒生銀行有限公司(「恒生」)之估值服務供應商提供的任何物業資料及估值,僅供參考之用,對恒生並無約束力。

天水圍翠湖居: 使用狀況

2006年6月,面對居民對社區設施的需求,房屋署改建部分使用率偏低的停車場成為社區康樂設施。 如天恆邨多層停車場的工程完成後,為居民提供的新設施包括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及文娛康樂場所,並且提供會議室、多用途活動室和休憩設施等。 天水圍翠湖居 有關商業發展改劃於2015年3月27日獲城規會通過。 項目早前亦曾獲城規會批准興建3幢分層住宅,提供512伙。 為配合天水圍新市鎮的發展,香港房屋委員會早於80年代末期已計劃興建公共屋邨。 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是位於屯馬綫天水圍站附近的天耀邨,於1992年至1993年落成。

1991年至1998年之間,由長江實業發展的嘉湖山莊各期物業相繼入伙。 隨着嘉湖銀座(現稱置富嘉湖)及嘉湖海逸酒店於1999年啟用,天水圍公園及嘉湖銀座一帶成為了新的新市鎮中心。 1998年上半年,大欖隧道正式通車,天水圍居民從此不再需要依靠屯門公路(或粉嶺公路、吐露港公路和大老山隧道)往來九龍、香港島、葵涌及荃灣市區;同時天水圍南部發展大致完成。 另外,天水圍33A區(即今銀座廣場)原計劃興建文娛中心,但因廈村居民和區議員擔心影響風水里景觀而擱置。 天水圍原本是元朗的一條圍村,周邊的地方前身如南生圍一樣,是一大片魚塘(基圍)。

天水圍翠湖居: 元朗曉門特色大花園單位(約2000呎入車花園)

區內共5個街市,其中天盛、天瑞、頌富、天澤4個均由領展外判管理,餘下1個天恩則由房屋署外判管理。 區內不少市民為求省錢會跨區買餸,但一些年老或不良於行的街坊便只可「捱貴餸」,苦不堪言。 天水圍北原本沒有圖書館,康文署亦只安排圖書車每星期來兩天,經過多年爭取,才於天澤商場租下一個舖位做地區圖書館。 區內唯一的政府診所位於天水圍南,使用量在2000年代中期已經飽和。

天水圍翠湖居: 中學:元朗區

這樣就不用這邊好,另一邊便死人塌樓,不如將天水圍與濕地公園兩邊的字拼在一起夾夾。 ”2008年1月17日,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將周潤發提出天水圍改名的建議,在行政長官答問大會中正式提出。 天水圍不少人口屬於新移民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往往只能尋找低收入工作,但從該區到市區的車費每日高達40多元,到區外打工的交通費高昂,令不少家庭長期倚賴失業綜援。

過海巴士路線969,由城巴獨營,來往天水圍市中心(晚間往港島班次改由天水圍(天恩邨)開出)及銅鑼灣(摩頓台),途經新界天水圍嘉湖山莊各期、天瑞邨、天耀邨,以及港島上環、中環、金鐘、灣仔。 於1995年開售,1996年2月入伙,共有10座住宅大廈,樓高30至38層,合共提供2,864個單位。 與嘉湖山莊各期一樣,麗湖居設有兩個不同特色的噴泉式水池及大草坪。 此外,屋苑附設兒童遊樂場、兩個網球場、石春徑、太極場、游泳池及戶外健體設施。 麗湖居每座住宅大廈頂層為8個相連及複式單位,複式單位頂層更設天窗,嘉湖山莊各期中是沒有的。

不過,七期之中,也有較便利與較隔涉之分,基本上期數愈後,距離西鐵站便愈遠,出入九龍港島,一程用多約十分鐘。 新界西屋苑向來受上車客追捧,嘉湖山莊也不例外,多年來一直是分支家庭的上車之選。 這些小家庭除了看中嘉湖山莊單位呎數大,更是朝著屋苑超巨型綠化空間慕名而至。 早於1998年,政府已計劃於天水圍北興建泳池,但『殺局』後多年來未有動工。

2007年10月14日,天水圍再度發生倫常慘劇,一名領取綜援的新移民家庭,丈夫患上鼻咽癌在醫院留醫,患精神病的妻子將一對12歲及9歲的子女,用繩索捆綁從24樓擲下,自己隨後亦跳樓,3人當場死亡,事件再度震驚香港。 蘋果日報翌日指天水圍在04年倫常慘劇發生後成立了3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但中心的查詢電話假日竟無人接聽,若有緊急求助,電話錄音會要求求助者致電社署熱線或者留下聯絡口訊,幾經轉接竟然轉介至九龍灣明愛向晴軒的熱線電話。 在輿論壓力下,港府委託獨立小組,研究如何防範天水圍發生新的家庭暴力慘劇。 同年10月,報告發表,批評當局規劃天水圍的社會福利服務並不完善,並指區內的家庭支援服務明顯出現問題。 報告指,2001年天水圍人口超過20萬,但長期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服務中心,即使區內後來發展了3間服務中心,但自從天恆邨案後求助個案急升,其中一個服務中心處理的個案,由400宗增至600宗,政府卻沒有增加資源。 區內唯一的政府診所位於天水圍南,低收入居民為省車錢,要步行半小時才可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