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教學外並擔任美國加州州立大學中國財務金融與企業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及擔任世界金融學術期刊的審稿工作。 在澳洲任教後,並擔任美國加州州立大學中國財務金融與企業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及擔任世界金融學術期刊的審稿工作. 定弘法師,俗名鍾茂森,2011年7月15日(農曆六月十五)鍾茂森博士在香港圓明寺暢懷老法師座下剃度,法名“定弘”。 定弘法師 今晨,再閱夏蓮居大士淨語,感慨萬分,慚愧不已,願效先賢,死盡偷心念佛去!
蕅益大師說的好:“境緣無好醜,好醜在自心”啊。 改正過失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你看我們學佛這麼多年了,還是發現自己每天犯很多的過失。 你怎麼能要求別人一下子把過失都改正過來呢? 所以我們對人要多寬容一點,對自己要嚴厲一點,律已要嚴,待人要寬,這樣才能夠有一個比較和諧的關係。 那麼你讓父母生歡喜心,這是第一步。 我勸說我的爺爺奶奶和父親學佛,那也真是不容易啊,一開始馬上講這些佛教的道理,不能接受。
定弘法師: 不要認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
比如說你有高的學位,你有很大的資產,可能地位很高,名氣很大,這一些都屬於貌高,不是真正的高。 定弘法師 真正的高我們要看他的道德、品行、學問。 定弘法師 於是把寶劍掛到了陵墓的樹枝上,就走了,這就是有名的“季劄掛劍”。 如果這一生不能往生淨土,還是搞六道輪回,有什麼意義呢?
- 我真信了,我真願意去,這叫有把握,這心就安了。
- 四十八大願明白了,阿彌陀佛淨土法門這些功德利益都明白了。
- 學佛的人,特別是聽老法師講經多年的,都願意求生淨土。
- 所以孔子說“人無信,則不立”,沒有信念,就立不起來了,人如是,民族國家亦複如是,信是很重要的。
- 因為驕奢淫逸的家庭,往往沒幾年就敗壞了,我們說的喪家子,就是驕奢淫逸的人,他就會敗家。
- 但是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我現在就努力干這個事。
- 又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前,在清凈蓮華目如來像法之中,以一個叫光目的普通婦女之身,為了救因殺害毀罵罪 ,而墮入地獄,受極大苦的母親,向空中十方諸佛發此弘大誓愿。
你夏天正午的時候看太陽,睜大眼睛看太陽,看一下能看多久。 不到一分鐘就流眼淚了,眼睛就會被損壞了。 西藏高原的地方,為什麼那邊白內障比較多? 太陽光太猛了,不戴墨鏡都不行。 而且太陽光很熱,白天,夏天的時候,在太陽光下面渾身大汗。
定弘法師: 修行人為什麼要少語止語
這個是講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所有的眾生,一定能夠最後成無上正等正覺。 這個正覺不是指小乘阿羅漢那個正覺,是佛的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成佛。 這個願是顯出阿彌陀佛的本心,為什麼阿彌陀佛要建立極樂世界,目的是什麼? 不是只成個阿羅漢、成個菩薩就行了,是要圓滿成佛。 正如《法華經》裡面佛講出來的,「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佛為什麼在這個世間出現?
- 婢僕現在統稱下級,包括我們的晚輩。
- 一個人的真誠心,一個人的明,就是覺悟心,都要從這些日用平常小事當中來養成。
- 《弟子規》是從《論語•學而篇》第六條裏面編成的,它以孔子的教導為綱目。
- 但是我能夠走這條路,就是告訴大家這是我經過深思熟慮的。
- 老居士見任何人來探望,都是一句佛號,什麼都不理,如同清朝「百不管」一心念佛的老婆婆。
- 一出世就註定他一定會死的,有什麼值得歡喜?
- 該忙的沒有忙,不該忙的就拼命地忙,忙得最後就真的變得茫然了。
瞭解本性是佛,對於自己進德修業一定要有信心,我們對自己進德修業信心不足,為什麼呢? 瞭解不透徹,不知道自己本來是佛,最關鍵的是深信自己真的有佛性,而且具足佛性,一點都不少,沒有比釋迦牟尼佛少。 老法師一生受過不少的譭謗和排擠,可是他常常存著感恩之心,對任何人沒有怨恨。 哪怕在逆境、逆緣當中,老法師都常懷感恩之心。 心裏沒有怨,所謂仁者無敵,真正仁慈的人心裏絕對不會有敵人,沒有怨恨。 這裏引申的意義是,我們要效仿天和地那樣,天所蓋的一切眾生,並沒有分別,沒有區分善惡。
定弘法師: 無量壽經講記-定弘法師
她在經教上下的功夫,是沒白下的。 那當遇到緊急的情形,她往往第一念是先想到佛菩薩,不是先想到這個世間的這些解救方法。 根據《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述,由於深知:“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 定弘法師 ”“習惡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以後,他第一句話就說,“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眾生跟如來就沒有兩樣,諸佛都有的這種如來智慧德相,眾生都有,你也有,我也有,既然有為什麼比不上諸佛如來呢? 為什麼我們跟聖賢相距這麼遠呢? 那不是因為我們本性上有什麼區別,本性上沒有區別,那是因為我們的習氣,我們後天所染的這些習氣毛病。 “勿輕略”也是很重要的,你要忽視它,掉以輕心也不行。
定弘法師: 地藏菩薩拔病苦最穩當 – 多給病人說地藏經
儘管物品再小,假如是起一個私心,想要藏起來,不讓父母知道,這種心就已經跟父母有了隔閡了,所以那個孝道就已經被破壞了。 物件雖小,事情雖小,可是問題可不小。 定弘法師 我們本來都是父母的一部分,那麼現在,居然起心私藏物品,把父母看作是外人,這怎麼會不讓父母傷心呢?
當然,《弟子規》不屬於佛經,不可以把它歸為佛教裏頭的經律論,但是它如果說有跟經律論有相通類似之處,可以把《弟子規》歸為律這方面。 因為所謂律就是佛所制定的生活規範,《弟子規》也是聖人給我們制定的生活規範,我們應該遵守的。 就是你學《弟子規》有什麼用呢?
定弘法師: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四六集)
父母所喜好的東西很多,當然在衣食住行當中,我們應該竭盡全力來供養父母,讓父母衣食無憂。 可是,這種對父母身體的供養,還不足以稱為至孝。 真正對父母的孝順,應該讓父母生歡喜心,他所喜好的我們能夠幫他做到。 “物雖小,勿私藏”,這裏關鍵我們要戒一個私心。 假如說沒有私心,那麼你藏物品其實也無傷大雅,甚至有些情況值得人讚歎。 比如東漢時期,有一個小孩叫陸績,他很孝順,而且很聰明伶俐。
袁世凱做人做到這個樣子,就真的是一種恥辱了。 我要歸過於己,說這個事情是因為我沒有做好,所以導致工作不能順利進行,這是我的過失,我向大家道歉,歸過於己。 這種人才是真正的大德,他有這樣的胸量,他自然在一個團體裏,就受人恭敬,他就成為領導了。
定弘法師: 定弘法師最新消息-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2022年06月|追蹤網紅動態,熱門網紅排名,社群最新更新第一手情報收集
所以真正會學的人不一定看很多。 定弘法師 我在大學裏教書,也是用這條來勸我的博士生。 別人對我有恩,我要長長久久地放在心裏,一生一世不忘記。 當別人對我有怨恨的時候,我們問,這真的是怨恨嗎? 其實不然,我覺得他對我有怨,那就真的對我有怨了,但是我念頭一轉,他怨我的時候,正是成就我的時候,我們前面說過,福是逆著加的,對逆來的,你能夠順受,就有福。 “與宜多”,就是自己希望多貢獻,把自己所學的東西跟這裏的大眾分享。
”那麼宋弘馬上就瞭解了皇帝的心思了,於是就說了一句話,“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貧賤的朋友那是道義上結合的朋友,怎麼能夠忘記他們呢? 糟糠之妻就是過去同甘苦,共患難的,怎麼可以離棄呢? 宋弘當時這樣的品德,整個朝廷上下都讚歎。 皇親國戚他都不做,他為了道義,他不是一個見利忘義的人,所以滿朝文武都很講道義。 宋弘以一個人持身嚴謹,他就能夠影響到一個社會,正所謂修身而後齊家,齊家而後治國、平天下。
定弘法師: 教育
桌面上不能擺太多的書,反正多書你也讀不來,多書反而影響你的清淨心,你讀了這本,看著那本,心就亂了,沒有真正在哪一本上功夫下得扎實。 定弘法師 “心中不可少書”,讀完書就裝到心裏,這是值得我們效仿的。 反過來,當我們看到朋友有過失,我們對他的勸告也要懂得藝術,不能說我看到他有過失,我“過不規,道兩虧”,我對他就批評,還很嚴厲,希望他下次不再造了。 很嚴厲的批評,有時候他不一定能接受。 他是一個法器的,就能接受批評,能夠挨駡,這個人是法器。 師父上人就對每個人不一樣,對有的人笑臉相迎,很客氣,對有的人很不客氣,甚至會怒目圓睜,會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