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組裝合成」建築法更讓香港有能力於短時間內興建大量檢疫設施及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以對抗疫情。 現時已有超過六十多個項目會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當中包括多個公營及非政府機構如香港房屋協會、香港房屋委員會、市區重建局、醫院管理局、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等項目。 《香港2030+》亦採用多管齊下土地供應策略,得出土地供應共7 300公頃,足以滿足同一時期的30年間預計所需的土地供應。 此估算供應包括約3 200公頃由多項正進行或相對處於較後期規劃階段的土地發展項目所產生,以及中至長期約4 市建局重建油旺訂6大發展區 200公頃的可能供地項目。 估算需求扣減已推展或處於較成熟規劃階段的土地供應後,這些可能供地項目能幫助解決3 000公頃的土地短缺。
除了改善舊區交通問題,將不同項目一同規劃,可盡量保留或將部分私家巷里變成行人街,以提供臨街的地下商舖,為小區締造具特色的街道,從而提升街道活力,同時項目之間可產生協同效應,達致整個小區的重整及規劃更完整及一體化,改善該小區的連接性和整體居住環境。 我們積極應用創新科技管理及維護水務設施,提升水務設施運作效率之餘,亦有助進一步推動「智慧政府」。 措施包括逐步為主要濾水廠及合適的供水管網建立「數碼分身」模型作實時監測及情景模擬以提升運作效率及可靠性;以及研究應用機械人、人工智能等科技檢測及保養水務設施。 例如人均休憩用地增加至3.5平方米/38平方呎,高於二零一六年採用的2.5平方米/27平方呎之假設目標以及實際供應之2.7平方米/29平方呎。 在油麻地果欄活化成旅遊景點上,多名議員俱指果欄的商戶反應不正面,亦不同意有關研究,認為不能將零售及批發分開營運,指市建局事前諮詢不足,促盡快與持份者溝通。
市建局重建油旺訂6大發展區: 油旺地區研究 擬地積比轉移 重建八文樓
最後,大角咀亦有「更新」,報告建議將該區變身成「綠悠社區」,逐步淘汰傳統工廈,推動綜合社區發展和綠化空間,以改善大角咀及太子區的生活環境。 報告又建議引入新規劃工具,例如可轉移受限地皮的地積比率到其他地盤,亦可以以「封街」或「殺街」等方式,將小型街區整合成為較大的單一發展地盤。 此外,研究亦建議活化鄰近朗豪坊的旺角街市,並建設成特色市集,在大堂內整合周邊的小販攤檔,並加入餐飲和零售。 平台的頂部將提供一個呈波浪形的大型休憩用地,佔地約1.8公頃,並混合發展住宅和商業,體現「園中市集」。 市建局重建油旺訂6大發展區 他又提倡,日後應參考外國經驗,准許發展商透過「中間人」買賣剩餘地積比,令地盤可發展空間及經濟效益可大幅提升,惟參考外地做法,中間人應由公營機構負責。 但韋志成強調,本港暫時未適合採用這種模式,故未來油旺大規模重建時,都只會以政府透過行政手段指定「輸出地積比」的地盤及「接收地積比」的地盤,訂立指引予私人市場參考。
- 80年代盛極一時的滾軸溜冰,時至現今雖仍受不少人喜愛,卻並非任何地方都適合玩。
- 這模式在申請方面訂有特定要求,包括土地面積、發展時間表及申請人對租戶或佔用人的補償安排。
- 本立法年度財務委員會已批核的基本工程撥款高達破記錄的2,300億元。
- 旺角和油麻地的住宅向來多屬私樓,但兩區用地日後經過「執位」後,這格局有望打破。
- 政府至今在沿線附近物色到總面積約90公頃(相當於四個太古城)的房屋用地並陸續進行研究,當中包括新田/落馬洲樞紐,若落實北環線,這些土地可望帶來超過70 000個房屋單位。
- 預算總投資額約達180億元,即使扣除該局提供最多約18億元,發展商也要負擔逾160億元投資額。
市建局於周五向立法會提交油旺地區規劃研究報告,當中建議五大發展節點,並將部分範圍列為「整合街區」,將小型街區整合成為較大和較完整的地盤,即透過「封街」或「殺街」等方式,日後可提供首置盤及其他私人住宅/混合用途發展。 他指出,「5R規劃儲備」可改善市區面積,包括研究重建油麻地、旺角範圍在內,超過250公頃;若這些規劃儲備進入項目儲備階段,市建局將需動用超過1萬億元流動資金,才能完全實踐儲備內具重整發展潛力的重建項目,讓市區更新得以持續發展。 韋志成於網誌透露,今年是市建局「收成期」,有8個重建項目完成清場,可望於2021/22年度推出招標,可向中標發展商收回前期款項,補充市建局現金流。 藉此「收成期」給予較穩健財務狀況的機會,市建局已籌備5年計劃,涵蓋多個新策展重建項目,連同已開展但尚未完成收購的重建項目,未來需要支付的收購開支及建築費用,總成本逾1,000億元,合共提供約1.8萬個住宅單位。
市建局重建油旺訂6大發展區: 增加福利設施的供應
另外,就如何透過《城市規劃條例》(第131章)更好地保護面對發展壓力的高生態價值鄉郊地區,我們會於來年提出建議並諮詢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 把三個位於茶果嶺、牛池灣和竹園聯合村的市區寮屋區重建為高密度公營房屋的工程可行性研究進度理想,當中涵蓋茶果嶺的研究(二零一九年年尾展開)及涵蓋牛池灣和竹園聯合村的的研究(二零二零年年初展開)目標於二零二一年內陸續完成。 由於房協不論在建屋,以至安置居民、綜合社區規劃等方面都富有經驗,我們將邀請房協負責執行這三個重建項目,當中會充分考慮就受影響居民的賠償及安置事宜,以及日後發展的社區設施整全規劃。
-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與傳媒聚會時表示,上年度市建局只有兩個項目招標,因此收入較前一個年度大幅下跌,收支並「不穩定」。
- 市區重建局重建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討論多年,有政黨以家訪形式訪問343名油麻地一帶居民,發現逾9成受訪者希望原區安置於油尖旺區。
- 現時已有超過六十多個項目會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當中包括多個公營及非政府機構如香港房屋協會、香港房屋委員會、市區重建局、醫院管理局、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等項目。
- 而市建局亦會研究重置九龍城市政大廈等多項設施的可行性,初步估計重建後可提供的社區設施樓面是現時的3倍多。
- 透過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轄下的專責聯合委員會與業界緊密聯繫,我們已推出多項與九個管制參數相關的精簡措施,如建築物高度限制、園境要求、地契內設計和規劃條文、上蓋面積限制,以及總樓面面積╱地積比率限制。
初時,市建局開大口要求發展商出價最少達80億元,其中商場及公共設施交予政府,涉35萬平方呎,近150萬平方呎住宅樓面則由發展商擁有,料總投資額約達180億元,政府投放18億元,發展商也要負擔逾160億元。 發展局昨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披露耗時4年的「油麻地及旺角地區規劃研究」(油旺研究)最終結果,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會議將於下周二(28日)開會討論。 韋志成指市建局今年底推出的首個「港人首置上車盤」,將於大角咀設示範單位,現已完成修改地契,開售前一個月會評估市價,再由董事會決定折扣率。 被問及該局會否考慮恒常推出首置盤或參與興建資助房屋,韋認為市建局在資助房屋方面要量力而為,因為該局重建及復修舊樓上已面對沉重財政壓力。 根據過往市建局重建程序,於宣布啟動重建後,當局會即日派人到場進行人口凍結工作。 本土研究社陳劍青指,居於該區的劏房户獲得的資訊未必流通,擔心他們於重建前已被業主逼遷。
市建局重建油旺訂6大發展區: 新聞
上述估算整體土地供應為香港的未來發展制訂了一個「概念性空間框架」。 該框架顯示了一個包含現有、已落實及擬議市區樞紐的兩個都會區(即維港都會和北部都會區)和兩條發展走廊(即西部經濟走廊和東部知識及科技走廊),以及概念性運輸走廊緊密交織的網絡。 該些可能的供地項目主要來自兩個都會區,包括標示維港都會區擴展部分的交椅洲人工島的1 000公頃及北部都會區接近2 300公頃土地。 上述估算整體供應,足以應付中長期土地短缺,同時亦預留空間,應對未來數年不斷轉變的情況。
不過將文件內的發展範圍,對比市建局的重建地圖及政府的地理資訊地圖,可大約對比出涉及的大廈及街道。 《香港01》曾向市建局查詢有關重建工作的確實範圍及展開人口凍結的工作時間表,市建局指將於立法會會議上交代,暫時未有補充。 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副系主任晴安藍則指出,更新的主要目的應該是要令舊區「升級」,使之更加宜居。 研究建議,把果欄活化成為旅遊景點,果欄毗鄰巧翔街用地,將興建一幢多層商業大廈,用作水果批發市場,重置現時果欄的批發作業。 區內會設一個特色市集大堂,整合周邊小販攤檔,並設面積1.8 公頃呈波浪形的大型休憩用地,營造「園中市集」的氛圍。 而油麻地則建議打造成「歷史文化生活區」,包括豐富油麻地北的歷史文化特色 ,而油麻地南則會作為西九龍新發展的延伸,提供商業和混合式用途。
市建局重建油旺訂6大發展區: 重建方案
深圳前海及珠海橫琴亦推出類似的備案制度,涵蓋範圍包括特區政府的認可承建商。 我們會繼續與內地當局緊密聯繫,為香港建造業界拓展商機,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為增加房屋用地供應,我們會廣泛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條例》)(第124章)及其他適用條例 1收回私人土地。 上述各新發展區項目及其他處於規劃較成熟階段各式各樣的土地發展項目將涉及收回多達700公頃土地,當中有接近500公頃將於五年期內(由 至 年度)收回,大大多於過去兩年收回的90公頃,亦遠較之前五年的20公頃為多。 【Now新聞台】在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市建局指已基本完成油旺地區的規劃研究,現正與政府商討執行細節,發展局局長黃偉綸透露會有新措施,希望加快舊區重建。 在這個市場環境下,發展商在競投商業更趨審慎及保守,市場並調低了金鐘廊重建項目的估值,由本來約154億元大減至約107億元,減幅超過三成。
1.旺角東水渠道城市水道,水道將會由太子道西延伸至彌敦道,水道兩邊均建有商業和住宅發展。 工程包括將花墟徑水渠改建為水道,並興建大型水道公園、改建界限街遊樂場及於界限街興建新的政府綜合大樓。 市建局在2017年開始展開油麻地、旺角地區規劃研究,至今已有4年,左右九龍鬧市核心地段重建發展策略的研究結果終於出爐。 韋志成透露,當市建局與政府落實如何推動油旺重建計時,會修訂區內的「分區計劃大綱圖」,屆時公眾便會得悉區內的重點發展地區,哪些舊樓會「被點名」成為「接收地盤」,哪些舊樓成為「送出地盤」。
市建局重建油旺訂6大發展區: 重建非政府機構用地中介服務計劃
我們會趁機修訂《城市規劃條例》,以回應公眾對政府的期望,更有效保護面對發展壓力的某些鄉郊地區內高生態價值地方。 香港的老化樓宇數字急速上升,遠超重建的速度,市區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再加上市區舊樓的剩餘地積比率不斷下降,這些都對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的工作帶來極大挑戰。 過去,市區更新主要側重個別項目發展,缺乏足夠空間及規模解決舊區所面對的不同城市議題。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已悄然擱置在英國劍橋建設10億英鎊(約94億港元)研究園區的計劃。 華為發言人則表示,公司還在評估劍橋園區項目,但拒絕透露是否有意在未來5個月內開工興建。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一位顧問表示,如果不能減慢出生率下降速度,日本將不復存在。 去年日本新生嬰兒數量跌至歷史新低,首相輔佐官森雅子接受訪問時表示,如果情況持續,這個國家將會消失,對於那些必須經歷日本消失過程的人而言,這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傷害。 森雅子表示,現在日本人口數量不是逐步下滑,而是直線下降,表明現在出生的兒童將被扔進一個「扭曲、萎縮且失去運作能力的社會」。 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日本社會保障系統將崩潰,工業、經濟實力將下降。
市建局重建油旺訂6大發展區: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隨着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本港經濟有望走出低谷,然而,高息環境以及外圍經濟不明朗的情況,無可避免影響香港復甦力度。 市建局重建油旺訂6大發展區 地產市好景時,發展商投地出價自然較為進取,但目前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目前甲級商廈空置率高企,未來多個地區還有新供應。 競投大型商業發展項目,回本期長,投資且大,入標投地自然傾向較保守。
發展局表示,政府大致歡迎研究提出的建議方向,並會採納「正」方案作規劃願景,為日後逐步改劃分區計畫大綱圖等提供指引。 市建局重建油旺訂6大發展區 雖然項目在不同時間批出合作發展合約予發展商,但各個項目之間將透過「總體設計要求」所訂立的標準,發揮協同效應,加強地區對外、內的連繫。 為工業大廈(工廈)重建提供以「標準金額」徵收補地價選項的先導計劃在今年三月推行,市場普遍歡迎,至今已有五宗個案選擇按「標準金額」模式評估補地價,當中四宗已接受以此評估的補地價金額。
市建局重建油旺訂6大發展區: 市建局油旺重建藍圖 政府支持方向 整合街區減兩成道路 增樓面面積 人口不變
根據基準分析及研究的結果顯示,現有的市區更新模式在嚴重市區老化的高密度地區內,欠缺可持續性和財務可行性。 市建局重建油旺訂6大發展區 為了加快市區更新的步伐,我們在油旺研究引入了新的規劃工具,特別是「地積比率轉移」及「整合街區」,以鼓勵私人市場參與,提升市區更新的動力。 早前政府的赤柱豪宅地,以及市建局觀塘市中心商業重建項目相繼便流標收場,其中一大原因是政府與相關機構對地皮的估值與市場力量有所偏差。
韋志成亦提出,重建時如可容許住用及非住用地積比,將住宅地帶改劃為「其他指定用途」並註明「混合用途」,只訂明總地積比及最高住宅地積比,因應不同因素及需要調整地積比的分佈,即可按情況隨時調整住宅或商業用途的比例。 市建局重建油旺訂6大發展區 他舉例指,過去一些發展項目已訂明住宅的地積比為7倍,非住用為2倍,即總地積比為9倍,但日後可引入浮動比例,即發展時可按情況調高或調低住用地積比,例如8.5:0.5或5.5:3.5等,但總體地積比不會變。 以佐敦渡船角的「八文樓」(八幢名字以「文」字為首的樓宇)為例,在上世紀60年代興建,發展密度已達17.6倍,超過現時規劃標準的九倍,重建後可建約2200個單位,較現時3286個單位,減少1000個,因此重建無人問津。 就地積比轉移,操作方法是把受規劃限制或重建潛力非常有限的「送出地盤」的樓面面積,轉移到策略性位置的大型重建「接收地盤」,以增加重建潛力。 ■鄰近朗豪坊的旺角街市將成為一個供市民及遊客匯聚的新景點,透過在一個特色市集大堂內整合周邊的小販攤檔,重現「街」的氛圍,並加入餐飲和零售,構成一個休閑和社區地標,體現地區文化和特色。 報告建議重建旺角街市,建立特色市集大堂在新大樓內,保留街道特色的同時,並會加入與飲食相關的零售及表演場地,以構成一個全新的休閑和社區地標體現地區文化和特色。
市建局重建油旺訂6大發展區: 發展計劃的時間表
當中包括建議擴闊面向觀塘道近駿業里的建築物立面的間距,其中一幢大廈更一分為二,以加強空氣流通;而為了避免觀塘道的交通噪音穿越兩幢大廈的空間而影響區內住宅,市區重建局將會於兩幢大樓之間興建隔音屏;屏障以行人天橋形式設計。 另外,為了應付《起動九龍東》所帶來的新增人口需要,重建範圍內的觀塘賽馬會診所亦新增70,000呎樓面面積。 2006年8月10日,市區重建局根據居民建議,委託建築師顧問公司所提交的三個發展設計概念,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 顧問公司提出規劃藍圖,分別以馬梁建築師事務所(香港)的「薈萃觀塘」、WDA Group的「躍動都會」及王歐陽 (香港)的「東九都會」為主題,建築密度介乎7.89至7.98之間。
市建局重建油旺訂6大發展區: 重建後設甲級寫字樓、酒店
市建局在九龍城區以這個規劃模式共開展了六個重建項目,改善區內街道網絡及可達性,亦保留街道的活力。 對於油旺區的重建工作,URA則是項目的重要持份者和「推手」,必須要與市場產生良性互動。 2012年,官方更將路面指示牌正名為觀塘商貿區,經濟位置更形肯定,其間物業升值亦不少,動輒錄得倍數升幅。 據知,區內早兩年以550萬元賣出一個千呎單位,現最新成交已見800萬元,比對當日售出價高出竟達四、五成。 市建局重建油旺訂6大發展區 又如早前開售的牛頭角工廈The Icon初時呎價僅為1萬元,但大業主見反應熱烈,一度封盤,本月初重售時,呎價已近1.7萬元。
市建局重建油旺訂6大發展區: 重建4大方案 4.重建旺角街市
報告建議,這條水道將會由太子道西延伸至彌敦道,水道兩邊均建有商業和住宅發展,包括高層建築和低層精品商業街。 然而,研究範圍的重建步伐緩慢,研究指在過去20年,當局只簽發了53份入伙紙,超過 800 幢樓宇無重建潛力或其重建潛力為負數。 在金魚街經營金魚舖約18年的蕭先生稱,現時租金高企,重建或保育後,區內租金定必更貴。
當初筆者開會之時還一頭霧水,對那龐大面積涉及3,000多幢大廈的重建工程,究竟怎麼開始着手呢? 聽了政府特別耐心講解相關詳細規劃和方案之後,明白了多些方針,就是要瞄準重建後改善市民的生活質素,起多些公共空間,包括興建大型水道公園、活化果欄和旺角街市等地標,但同時盡量保持原有人口密度在15萬至21萬之間。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明其道)立法會跟進舊樓重建、維修及管理事宜聯合小組委員會昨日召開會議,討論市區重建局對油旺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