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位理應計算在「非住宅」的「印花稅」範圍,但如果同住宅一併購入又怎處理呢? 大前提就要視乎是用同一份文書來處理,還是分開兩份文書來處理。 如果買家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且在香港並沒有持有物業,購買一個住宅單位連一個車位時,只需按「從價印花稅」計算便可以。 舉例單位連車位價格600萬元的話,買家只需支付600萬X2.25%,相當於135,000元的「從價印花稅」便可以。 由於有聲音認為境外資金是本港樓價高企的主因之一,故特區政府在2012年10月27日起,針對境外買家徵收買家印花稅 。 所有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在簽訂住宅物業的買賣合約時,便要額外繳交15%的買家印花稅 ,但根據《施政報告2022》的最新指引,合資格外來人才,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後,首置物業可退還買家印花稅。
不過,其後若以公司轉讓的機制轉手物業,的確可避開樓宇相關的印花稅項,但要注意,這方法最大缺點是買家一開始不能借按揭,需先以大量現金購入公司,完成變更股東手續後才可申請按揭。 當然,若現金不足,現時也有財務機構提供短期的過渡性貸款。 第2層樓印花稅 香港永久居民買入第二間香港住宅物業,要繳付劃一物業售價的15%稅率。
第2層樓印花稅: 首次置業住宅物業從價印花稅稅率 (第2標準稅率)
由1999年4月1日開始,物業轉讓印花稅將根據代價款額或價值的確實金額計算,而非用以往調高至最接近的$100後才計算的方式。 由於今次加辣后印花稅劃一15%,無疑對中、小型物業的影響最深。 根據加辣前的雙倍印花稅,中、細價樓買家向來以較低稅率交印花稅,惟辣招推出后,無論單位大小的印花稅都統一為15%,相比豪宅買家的稅率調整幅度較大。 多個地產代理周末在十大屋苑統計到的成交數字大部分都以單位數字最多,最多宗數的代理亦只有10宗,香港置業錄得的成交更跌至4宗,至少有4個屋苑統計到零成交。 至於美聯的35屋苑成交量僅錄40宗,急挫36.5%至逾8個月新低,當中逾半屋苑「零成交」。 加碼樓市辣招后,令樓市增添不明朗因素,一手市場過去周末未有焦點新盤開售,在僅剩餘貨的情况下,成交按周下跌超過70%,明顯放緩至約35宗,創約9個月低位。
不過,自從去年金管局放寬按揭保險成數後,便出現了新玩法。 舉例夫婦以聯名方式持有一層物業,即各擁有一半業權,若果丈夫可將其部分權益全數賣給妻子(俗稱「甩名」),便能回復首置客身份,就算丈夫再買樓亦毋須繳付15%印花稅。 而這筆70萬港元資金,業主並不能直接用作首期去買樓,因為本身持有一層樓,再買第二層樓需要繳交15%從價印花稅(Double Stamp Duty,DSD),故此必須將這筆錢交予作為首置客的配偶或家人去買,才能避開這個辣稅。 本地住宅物業市場在經歷二○一五年底至二○一六年初的短暫冷卻後,在供求情況仍然偏緊及美國一再延遲加息的情況下,自去年四月起明顯反彈。 住宅物業市場,尤其是中小型單位市場,在去年第三季重現亢奮跡象,價量齊升,且升勢逐步加劇,顯示樓市正再次偏離經濟基調。 若政府不及時採取果斷措施穩定樓市,任由泡沫風險進一步加劇,最終會帶來代價非常沉重的調整,危害本港整體宏觀經濟及金融體系穩定。
第2層樓印花稅: 香港物業印花稅 香港物業印花稅懶人包
假設買家新購入的物業為300萬元,由於舊居尚未沽出,故他需要支付100元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但新居入伙後一年內,他成功沽出了舊居,故可向稅局申請退回多繳的稅項。 稅局會退回「450,0000元 – 100元」,相當於449,900元的款項。 沿用之前同一概念,如果採用「提名」方式入市,又能否達到慳稅效果? 例如先由一名永久居民負責簽署簽「臨約」及「正約」,之後待「轉讓契約」時「提名」非香港永久性居民。 根據稅務局規定,不論是否香港永久性居民,只要提名近親簽立轉易契都是以「從價印花稅」方式來計算。
- 假如如果兩夫婦共同以「長命契」形式持有物業的話,雙方的業權及權益是一樣的,當其中一方去世,物業權益會自動轉移至其他聯權持有人身上,變相無須處理遺產承辦的問題。
- 根據加辣前的雙倍印花稅,中、細價樓買家向來以較低稅率交印花稅,惟辣招推出后,無論單位大小的印花稅都統一為15%,相比豪宅買家的稅率調整幅度較大。
- 以上述例子,如果妻子新果層以預計出租申請按揭,借5成,假設預計租金為樓價3厘,可以借到 484萬。
- 在香港銷售英國物業的地產經紀,是不接受規管,亦不會持有任何牌照,不像香港般受地產代理監管局的批准,因此坊間都有不少名不經傳英國物業代理。
- (二)政府會繼續密切監察樓市動向和不斷變化的外圍形勢。
- 從價印花稅英文是Ad Valorem Stamp Duty,簡稱AVD,是物業轉讓時必須繳交的一種物業印花稅。
自去年公布新辣招後,投資者購買第二個物業,印花稅由過往的最低100元至最高為樓價4.25%,加至現時的1.5至8.5%不等,但寬免首次置業的香港居民及樓換樓的買家。 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稱,雙倍印花稅增加投資第二所物業的成本,但買樓成本會受不同因素影響,包括有否做按揭、持有物業之長短、不同區份的樓價升值幅度、資金來源、風險承受能力等。 由於政府的樓市辣招,令到已有香港物業的業主,想買入多一個住宅時,需要支付較貴的印花稅,劃一為樓價15%。 如果丈夫買入的單位為300萬元,而丈夫本身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且買樓前並沒有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他需要先支付300萬元的「從價印花稅」,相當於100元。 不同貸款額,年期,按揭計劃有不同的按揭保費計算方法。 現時一般的按揭保費提供最高6-7折優惠,更可以借埋按揭保險費。
第2層樓印花稅: 額外印花稅 (SSD)
網站所顯示的資訊或與金融機構或服務供應商之網站有所出入。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陳氏夫婦3年前買入一層500萬港元物業,各自擁有一半業權,當時申請八成按揭,按揭貸款額為400萬元;3年後供剩380萬元,而樓價亦升至700萬元。 以上財技只適用於1,000萬港元以上物業,如果是1,000萬港元以下,由於可以申請8成至9成按揭,就算有按揭在身都不用扣減1成按揭,只要繳付較貴保費便可以。 首先,丈夫本身第一層樓要轉按到這些銀行,將自己身份轉為只做業主不做借款人,由妻子做借款人;然後妻子再買第二層樓時,便由丈夫做「借款人」,自己做「業主」,兩層樓都可以做足5成按揭,大前提是兩人入息足夠應付兩層樓按揭的壓力測試。 近親轉讓 : 政府視為近親之間的資產處理,不當買賣。 近親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或姊妹,如物業持有人多於一位,他們亦須屬近親。
第2層樓印花稅: 買家印花稅事宜
不過要注意,印花稅是以物業原有價值計算,而所有居屋均是以政府折扣價值出售,計算居屋印花稅時需要先翻查居屋物業原有價值,否則資金不足,即會措手不及。 要避免踩地雷,就要留意土地註冊處的記錄了,如果買家早前試過撻訂,後來買入新物業時,未完成好撻訂程序,就不算是首置身份,仍需要先付15%辣稅。 第2層樓印花稅 可不要以為,待撻訂手續完成後,相關資料已獲土地註冊處記錄,便向稅局申請退稅。 因為退稅是需要買入第二層樓後,一年內賣出舊物業,但撻訂不算是沽出,所以稅局有權不退稅。
計法以物業交易的代價款額或物業市值(以較高者為準) x適用稅率。 政府徵收的物業印花稅或者釐印一般都會出現於牽涉物業轉讓的過程。 印花稅一方面是政府的收入來源,另一方面繳交印花稅後這筆轉讓才會正式註冊在土地註冊處。 如果過程中沒有繳交印花稅,物業轉讓在法律層面不會受到認可。 以 $1,000 萬單位為例,首置買家須付 3.75% 稅率,相等於 $37.5 萬元稅款;而非首置買家,則須付 $150 萬元印花稅,兩者相差逾 $110 萬元。 如果是非香港永久居民買家,購買新物業時,須另付15%的買家印花稅。
第2層樓印花稅: 財政預算案2023|年內推參建居屋先導計劃框架
答案是不能,原因是申請八成按揭首要條件是要「自住用途」,由於妻子本身已經有一層樓申請八成按揭,陳生又以「自住用途」名義再申請八成按揭,則顯得相當不合理,因為兩公婆理論上應住同一居所,而居所理應只有一層。 作者子非魚為星之谷首席顧問,現於多份報章及網上平台撰文,著作《按揭達人》,涉足地產買賣及按揭、移民顧問範疇。 即買樓或轉名以臨約計開始日期,賣樓也是以臨約計終止日期,兩個日期需要相隔最少3年才可免SSD,除非符合上述所說的豁免條件。
目前政府規定,如果業主購買新物業後,業主在1年內賣出舊物業,並正式完成該項交易,直到業主個人資料上顯示只持有一項物業,即可以申請退回之前支付的從價印花稅款項。 所有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以及以公司名義購買住宅物業的人士,必須繳納買家印花稅。 根據稅務條例,只要「母公司」持有「母子公司」超過九成股權,就可以透過「注入資產」方式,把資產注入「母子公司」內,當中可以豁免所有稅項。 下一手買家,可以購入「公司股份」方式向「母子公司」買入資產。 因為「母子公司」只是「轉讓股份」,故只需支付很有限的稅項,變相成為合規避過15%「新住宅從價印花稅」的好方法。
第2層樓印花稅: 按揭安排費
就上述情況,亦即會用80或75減去擔保人的年齡來計算,父親或母親的年齡要在50歲以下,才能做到最長30年按揭。 香港樓價近期從高位回落,劈價盤湧現,但在買樓長線必勝想法根深蒂固下,不少資金充裕的港人仍密切留意買入更多住宅物業的機會。 對於非首置港人而言,以下三種方法各有利弊,大家不妨先計好數,買樓投資自然更得心應手。 亦正因為稅率超貴,香港有意置業的人士普遍會想盡辦法,保留「首次置業」可慳稅的寶貴身份,例如夫婦不以聯名買樓,或者以家人名義持有物業等等。 買家在衡量是否「Buy-to-Let」時,要先衡量按揭利率與租金回報的差異,假設租金回報低於按揭利率(例如3%左右),便要自己「貼錢」供樓,未必划算。
考慮申請產品前,我們建議你查閱產品之官方條款及細則。 居屋印花稅的計算與一般私樓物業無異,而因應大部分居屋買家照理為香港居民及首置客,所以只須按照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繳交印花稅。 買家印花稅(Buyer’s Stamp Duty,BSD)屬於專門為應對非本地買家及公司轉讓的印花稅。 目前只要是非香港永久居民,或是以公司名義購買物業,均需劃一支付15%印花稅。 香港政府為打擊樓市炒賣風氣,因此勒令規定所有持有一項物業或以上的非首置客人士,購買物業時,必須繳交樓價15%的印花稅。 政府規定如果業主購買新物業後,在1年內賣出舊物業,並正式完成該項交易,手上只持有一項物業,即可申請退回之前支付的從價印花稅款項。
第2層樓印花稅: 200萬想買荃灣海之戀 按揭保險費用太貴點算好?
任何在2016年11月5日或以後簽立以買賣或轉讓住宅物業的文書,除獲豁免或另有規定外,均須按新的稅率繳付「從價印花稅」,稅率劃一為物業的售價或價值(以較高者為準)的15% 。 答:買入第二間物業,需要付從價印花稅15%,但如首間物業於其後一年內賣出,可退回與首置稅率差價的15%。 政府於2020年施政報告中宣佈,由11月26日起,將會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印花稅。 即非住宅物業印花稅,可沿用「首置印花稅」的稅率(上表),此稅率適用於所有個人或公司購買非住宅物業的交易。 任何物業於購買日後三年內轉讓均須繳交「額外印花稅」。
她補充,如果幫子女買樓的計劃,將在明年較後時間才進行,謹記留意息口的變化。 因為在加息周期延續之下,假設明年尾按揭實際利率上升至3.25厘,屆時九成按揭和八成按揭的壓力測試下最低家庭入息分別會上升3,760元和2,999元,薪酬一年能否有同樣甚至更多的加幅宜留意。 若擔保人年紀較大,另一方法是把首期金額倍增,轉做八成按揭。 以同樣2.375厘實際按息和還款期30年計算,月供12,545元,壓力測試下最低家庭入息30,126元,亦即擔保人月入降至14,126元即可,且銀行可以貸款人年歲計算按揭年期。 利嘉閣按揭代理董事總經理黃詠欣表示,以買入一個395萬元的住宅物業為例,若做九成按揭、還款期30年,實際按息2.375厘,需月供14,417元,壓力測試下最低家庭入息37,769元。 如子女月入16,000元,亦即父親或母親做擔保人要補多21,769元的每月入息證明,才能通過壓力測試。
第2層樓印花稅: More in 按揭指南:
如果住宅物業由一名香港永久性居民及一名非近親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以聯權或分權方式共同購入,不論該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所佔物業的業權比例,均須就該物業的總購入價或價值(以較高者為準),繳納「買家印花稅」。 第2層樓印花稅 取得住宅物業的時間例子2010 年 11 月 20 日或之後取得,並在24 個月或以內,以確認人身分轉售(俗稱「摸售」)的住宅物業交易。 如物業是在2010 年 11月 20 日至 2012 年10 月26日期間取得。 2010 年 11 月 20 日或之後取得,並在36 個月或以內,以確認人身分轉售(俗稱「摸售」)的住宅物業交易。 如物業是在 2012 年10 月27日或之後取得按不同的物業持有期繳付額外印花稅,限6個月內出售,稅率為20%,超過6個月到12個月為15%,超過12個月到36個月為10%。
第2層樓印花稅: 香港永久性居民在購買新住宅物業時,已出售其原有所擁有的住宅物業,能否選用第2標準稅率?
順帶一提,過往購買非住宅物業,亦要繳交雙倍印花稅。 不過於2020年11月,已將非住宅雙倍印花稅撤銷,買家只需按第2標準稅率繳交即可。 自從香港與內地通關消息一出,不斷有消息流傳指各大發展商都會考慮於 2023 年推售手上的新盤,引發不少市民矚目。 根據資料報告,本港預計有過百個新盤推售,合共提供超過4萬伙,較去年增加接近20%,有機會創下2005年以來新高。 今文ROOTS上會就會帶大家細看今年有機會推售的各區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