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心想:「睡太久,也會屁股痛嗎?還是我的坐骨神經痛又發作了呢?這可不妙!」小芳很擔心這個痛苦會影響下週的工作,急忙就醫想請醫師安排腰部牽引復健。 35歲的小芳(化名)是上班族,星期六睡得比較晚,醒來時發現左邊屁股很痛,感覺痛在很深層的臀部裡面,而且疼痛會沿著大腿後方,一直牽引到小腿外側,連下床、走路都有困難。 ‧ 職業:如果常常需要背負重物,或常開長途車輛的司機們,都可能因為長期負重或久坐不動罹患了坐骨神經痛,這些患者可能介於30到50歲就開始感到不適了。 要說到坐骨神經,請容我先介紹脊椎,脊椎台語稱為「龍骨」,是我們身體中央由一塊塊硬脊椎骨組合而成的。 骨頭與骨頭之間則是有彈性的「椎間盤」組織,這是2塊脊椎骨之間的軟骨,負責連接脊椎骨,並增加身體前俯後仰的活動度。 吸煙︰吸煙會損害負責為椎間盤供應養分的血管,令椎間盤容易退化和發生病變,壓迫到坐骨神經而產生坐骨神經痛。
- 後來才發現原因是他都把皮夾放在右邊口袋,開車時都坐在皮夾上,形成一個單一的加壓點,以及身體歪斜,長期以往,便讓臀大肌發炎,而鄰居梨狀肌一直擠到也跟著發炎。
- 可以使用軟椅墊,減少尾椎的壓力,甚至可以在尾椎的地方挖空,讓局部受力更少。
- 雙手扶住一根柱子,把右腿的腳踝放在左腿的膝蓋上,整個身體往後坐、放低身體,感覺屁股後方的伸展。
- 民眾若自行檢查,發現可能是梨狀肌出問題,簡文仁物理治療師表示,改善方面可從四大方向著手。
- 而嚴重的坐骨神經痛患者更有機會腿部無力力及活動能力變弱,更會因為刺痛而難以坐下及站立。
橋式是針對臀部和核心肌群進行訓練,操練時先平躺,雙腿屈膝,雙腳分開,腳掌著地,接著屁股起來,讓膝蓋、屁股、肩膀成一直線,此時臀部會用力,就能正確訓練到臀肌;1次做10秒,重複做10次,總共做3回。 1.如非必要不要穿高跟鞋,可選擇運動鞋;2. 40歲後每年肌肉會流失8%,讓肌肉容易受傷,因此應維持提升肌肉力量的運動;5. 運動前要確切花10至15分鐘時間進行暖身;7. 選擇軟硬適中的床墊;8.不要坐太矮或太硬的椅子或坐墊,避免久坐; 9.
坐著屁股痛: 不是坐骨神經痛!腿痠腳麻 可能是梨狀肌發炎
過猶不及都容易導致屁股痛,如前所說,久坐不動或過度劇烈的運動,運動姿勢不當都會令梨狀肌、臀大肌及腰肌等肌肉拉傷,導致較劇烈的屁股痛。 屁股痛較易發生在「假日運動員」身上是因為運動次數少,只在周休時心血來潮去做運動的人,容易因為熱身不足、身體的柔軟度及肌力不足,而令身體超出負荷而受傷。 頻繁的扭轉動作及突然劇烈加速都會令肌肉反應不及及超負荷,容易造成肌肉勞損或肌肉纖維撕裂,造成「閃到腰」或屁股痛。 重點就是,坐骨神經於經過臀部時,會經過梨狀肌的旁邊;甚至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其坐骨神經會穿過梨狀肌本身。 因此,當梨狀肌變得持續收縮緊繃、發炎腫脹,會壓迫到一旁經過或穿過的坐骨神經,刺激到坐骨神經,引發患者於屁股、髖部附近的疼痛、麻木,這痛也可能會隨著坐骨神經的走向延伸至腿部,我們稱為「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症候群通常在長時間久坐、座椅太硬、愛翹二郎腿的人,或是頻繁使用髖、臀部的運動選手,比較容易出現這樣的狀況。
坐着时可以双脚交叉盘坐,也可以是让脚掌互顶,上半身逐渐往前倾。 重点是身体前倾的过程中,要把背部打平打直,不要弯腰。 想要摆脱梨状肌症候群带来的紧绷痛感,可以先休息、服用消炎药,或局部注射类固醇等方式。 但多数人在适当的休息、拉筋、与调整习惯后,就能痊愈,不太需要走到药物注射。 相信大家對「坐骨神經痛」這個字眼並不陌生,但所有的下背痛都是坐骨神經痛嗎?
坐著屁股痛: 屁股痛的成因 3.運動拉傷
院長陳銀旺醫師實際親身操作此新治療技術至今已累積豐富的治療經驗,獲得接受過此新療法患者的肯定,患者的正面回饋更給予本院推廣此新療法的信心。 臨床上,可以使用超音波導引下將藥物(常見的是類固醇或高濃度葡萄糖)注射在梨狀肌上,以達到消炎或修復的效果。 做粗重工夫如搬重物時,以手推車或其他工具輔助。 如一定要搬重物,應使用正確姿勢——先蹲下,不彎腰,兩腿略為張開;雙手把重物往身邊靠,然後才將其抬起。 整個過程中要保持腰部挺直,切勿彎腰令腰部承受過大壓力。 3.長時間固定不變的姿勢:如長時間固定坐辦公桌沒有走動,長途旅行開車或坐車、長時間蹺二郎腿、蹺腳,長時間盤腿沒變換姿勢等。
另外他解議在日常生活中要盡量避免久坐,坐時腰盤需盡可能貼近背靠承托,保持正確坐姿。 當從地上搬移重物時, 留意避免彎腰動作,要以下蹲提舉重物。 像是上班快遲到了,行動就會變得匆忙無法仔細,這時就很容易拉傷,又或是睡覺時冷氣開太冷,整個晚上都縮成一團,早上又無適度放鬆就跳下床,也會很容易造成肌肉反應不及。
坐著屁股痛: Q3. 屁股痛—梨狀肌症候群的治療方法?
這會令關節軟骨的緩衝力下降,關節因而變得不穩定,同時關節軟骨上下方的骨頭會互相磨擦,產生痛楚。 為了穩定關節,軟骨及其附近的骨頭便會沉澱鈣質及增生骨質,長出突出的贅生物。 若腰椎骨刺壓迫到坐骨神經,便會引發坐骨神經痛。
我們先來認識兩個重要的結構:梨狀肌與坐骨神經。 如果有椎間盤突出,當腰部向前彎曲時,會對椎間盤施加強大的壓力,使症狀惡化並且疼痛增加。 坐著屁股痛 成人的手臂重量至少4~5公斤重,若是長時間在桌前使用電腦,肩膀與的肌肉必須長時間出力拉住手臂的重量,容易產生肩頸痠痛對頸椎也不好,也大幅提高肩膀肌腱炎的機率。
坐著屁股痛: 屁股痛怎麼辦?診斷「梨狀肌症候群」的方法
别外,腰椎间盘突出等情况剌激腰骶神经根,引起梨状肌痉挛或肌营养障碍,引发症状。 Step 1.吐氣下腹往內收、右腿向上延展伸直,柔軟差者可保持膝蓋微彎並搭配瑜珈繩或毛巾作輔助練習,肩膀保持放鬆、頸椎盡量延長,停留3~5個呼吸,伸展整個臀腿部後側肌肉。 以坐姿於瑜珈墊上,左腿膝蓋盡量打開呈90度、外側放於墊子前緣(柔軟度較差者可使用瑜珈磚或瑜珈枕加高臀部)。 姿勢不良:因為坐或站立時的姿勢不正確,例如圓肩寒背,盆骨前傾,或在坐下時經常蹺腳或側身坐都有機會令臀部梨狀肌崩緊。 坐骨神經是指由第四至第五節腰椎神經 (L4-L5)及第一至第三節 (S1-S3)骶骨神經組合而成的神經束。
若想更進一步伸展臀腿外側肌群,可做接續動作以左手將右腿往左側拉下放置地板,右手於肩膀高度延地板伸展放鬆,停留3~5個呼吸,肩膀保持放鬆、頸椎盡量延長。 希望伸展更多的人,可接續進行吐氣同時將上身向前趴下,肩頸、手臂放鬆,停留3~5個呼吸, 每次吐氣可將下腹肌內收以達到更深的延展。 坐姿讓兩腿上下相疊,以手輔助將腳踝往左右兩邊拉,至兩腳膝蓋相疊(柔軟度差者可依程度將膝蓋稍作分開)。 兩手分別放置膝蓋和腳踝旁邊(柔軟度較差者,雙手可分別放置大腿內側和腳踝部位),後腿於身後伸直,將髖部向下貼近地面。 可以想成如果都是去好市多採購,館長可以輕鬆的把貨物都搬上車,但一般OL,搬完隔天就腰酸背痛,差別就是肌肉力量。 對猛男館長來說可能100公斤都在負荷範圍,而對OL來說,10公斤已經很重了。
坐著屁股痛: 坐骨神經痛怎麼緩解?在家做7件事改善
若壓力令椎間盤突出,壓迫到坐骨神經,孕婦便會患上坐骨神經痛。 即使椎間盤沒有突出,若胎兒頭部恰好壓住坐骨神經,亦會造成坐骨神經痛。 診斷過程中,一般會為患者進行觸診,以了解梨狀肌是否有疼痛感,如有的話,就會再為抬腿、梨狀肌伸展等測試,以確定病因。 有需要的情況下,也需進行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檢查,以排除患者是否有腰椎退化或生骨刺等其他問題,又或從中了解梨狀肌有否腫脹、發炎等情況。 受傷因素:有部份人因為意外跌倒或交通意外引致腰部受傷,導致周圍軟組織發炎,較嚴重會造成腰椎骨前移,造成脊椎狹窄,引致坐骨神經痛。 梨狀肌「症候群」指的是這塊位於臀部深處的肌肉僵硬、發炎造成肌肉發炎及神經壓迫症狀,常見的誘因有長時間久坐、座椅太硬、愛翹二郎腿、頻繁地使用到髖和臀部的運動。
这个位置是臀大肌上束和臀中肌后束的位置,它们的功能是让骨盆后倾+转向对侧+同侧侧倾;或者让髋关节外展+后伸+外旋。 这个位置就是在腰眼(臀部上部的小凹陷),也就是髂后上棘,的外侧到臀部正中线和大转子线之间的中点左右的竖线上。 如图所示,患者一条腿交叉至对侧,治疗师一手固定骨盆,一手在膝盖处下压至有阻力时,患者对抗治疗师下压的阻力(按照箭头方向使力),保持10秒,重复3次。 梨状肌位于臀中肌下方,起自骶骨前面外侧部,肌束向外经坐骨大孔出骨盆腔。 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为两部分: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至臀大肌深面,此类型约占61.6%。 坐骨神经的变异类型可分为两种,其中一种可直接从梨状肌穿出(约占34.9%),或从梨状肌上孔通过,约占3.4%,这些解剖位置的变异会导致坐骨神经和梨状肌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引发症状。
坐著屁股痛: 臀部疼痛的原因和康复方法
而局部類固醇注射,則有助減輕神經線發炎情況。 坐著屁股痛 但如長時間治療後,痛楚仍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就可考慮接受手術,鬆解壓着坐骨神經的梨狀肌。 許多上班族來到復健科門診抱怨坐骨神經痛,但強調屁股深處某一點特別疼痛,在釐清非關骨刺或椎間盤突出造成坐骨神經壓迫之後,其實問題屬於「梨狀肌症候群」,只不過有時痛起來很類似坐骨神經痛。
漏尿的狀況,輕則底褲濕濕的;重則影響到生活,排斥性行為、無法出遠門、放棄運動,甚至怕身上有尿騷味,這些都是「尿失禁」的症狀,長期下來不敢與朋友往來,低潮陰霾造成憂鬱症。 你可能是患上坐骨神經痛(Sciatica)! Cosmo編輯邀請了物理治療師廖山河為大家解答多個有關坐骨神經痛的常見問題(FAQ),包括:坐骨神經位置在哪兒? 另外,侯鐘堡也強調,坐的時候椅子太矮、太硬、翹二郎腿等,也會壓迫到梨狀肌造成發炎。 太硬的椅子沒有減壓效果;坐得太低,大腿與小腿沒辦法呈現90度,都會造成肌肉過度的用力拉伸,而引發梨狀肌症候群。 而另外像是需要長時間蹲在地上工作的人,也容易罹患,也易出現局部臀部疼痛,大腿後方痠痛,腳部痠麻無力。
坐著屁股痛: 這些表現才是「坐骨神經壓迫」喔!
想要擺脫梨狀肌症候群帶來的緊繃痛感,可以先休息、服用消炎藥,或局部注射類固醇等方式。 坐著屁股痛 但多數人在適當的休息、拉筋、與調整習慣後,就能痊癒,不太需要走到藥物注射。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並邀請各專科醫師撰稿,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調整螢幕先搞定高低,讓你可以坐直直視到往下一點點。 然後再調整遠近,不要讓你的身體往前傾去看字,拉近一點。 你沒看錯,大部分有滑輪的辦公椅方便歸方便其實對你的腰和腿不好。
坐著屁股痛: 尾椎痛
在治療上,靠以下這三招,急性期口服消炎藥和復健,加上多休息,使用特殊椅墊,九成以上的人在三個月後都會康復。 如果想要加快恢復速度,不再久坐難安、如坐針氈,也可以做局部的超音波導引注射,更能迅速修復,緩解疼痛。 坐著屁股痛 在治療方面,止痛藥及肌肉鬆弛劑均效果有限;傳統的復健主要藉由電療及深層的熱療如短波、超音波、磁場等去治療,不過由於梨狀肌位在臀部深層,熱效應無法完全到達,對於較胖的病人更是難以深入受傷的組織。 現在正躺或走路已無礙,但只要走多些路,坐較久,或MC來,下背和腰就很酸,變天時尾椎附近也會酸痛,請問需要繼續做什麼相關治療,mc來酸痛可能是傷到子宮麻? 在復健期可以伸展臀部肌群包括:梨狀肌及附近的外轉肌群,輔以物理治療像是熱敷或是經皮電刺激來達到徹底治療的效果。
坐著屁股痛: 甚麼是「坐骨神經痛」?
脊椎滑脫︰脊椎滑脫即是某節脊椎向前或向後移位。 若椎間盤退化或受嚴重撞擊等,就可能抓不住上下的脊椎骨,令脊椎骨前後滑動。 若移位的脊椎骨壓迫或拉扯到坐骨神經,便會導致坐骨神經痛。 脊椎滑脫的級別愈高,神經受壓迫的情況便愈嚴重。 椎間盤退化︰椎間盤會隨年齡增長而退化,導致椎間盤的含水量減少,彈性、避震力和緩衝力變差,產生裂隙。 如果你的下腰部有一個或多個椎間盤退化,會刺激神經根,引起坐骨神經痛。
坐著屁股痛: 從屁股痛到腳 – 坐骨神經痛(懶人包)
双手扶住一根柱子,把右腿的脚踝放在左腿的膝盖上,整个身体往后坐、放低身体,感觉屁股后方的伸展。 坐著屁股痛 梨状肌症候群(Piriformis Syndrome)可说是一个「小肌肉扳倒大神经」的故事。 我们先来认识两个重要的结构:梨状肌与坐骨神经。 由於梨狀肌位於臀部的深處,所以按摩時就要加入工具—一個硬網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