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關乎生命與健康,臨床對病處方時,一絲一毫都來不得馬虎。 學中醫 只有嚴謹,才能讓病人產生信任;只有嚴謹,才能用方用藥無誤。 作為中醫人,我們一定要定于中醫,心靜而安,精研中醫。 目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時刻,也是中醫崛起的關鍵時刻。 作為一個中醫人,我們要傳承祖宗的智慧,我們要為子孫后代謀萬世健康,我們要擺脫現代邪惡資本奴役老百姓的歷史,我們就應該盡自己一份力量,在中醫領域不懈進取,為中醫之崛起而奮斗不止,且無怨無悔。
如果本來你有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建議你邊工作邊學習。 如果學中醫需要辭掉工作,比如上全日制大學,以你現在的年紀,應該是有家有口,還是要衡量一下。 我個人的理解認為:中華傳統醫學探究的極至就是「天人合一」、「萬物一元」。
學中醫: 學中醫只能開診所嗎?從醫聖張仲景聊起
這些想法與推測似是有違我們常人的理解,但絲毫也無損於《內經》的神奇與偉大,而是更能反襯出《內經》的神聖寶貴。 《內經》一語,往往蘊意無窮,《內經》所講的經絡,所講的五運六氣似是超越了當代科學文明。 概括地說,《內經》以陰陽五行學說為理論工具(這是不了解《內經》,不了解中醫的人認為中醫不科學、不可信的原因之一),闡述了人體臟腑、經絡、病因、病機、癥候、診法、治療原則、針灸、五運六氣(實是講時空作用於人)等內容。
陰陽並重,而更認為養陽在滋陰之上,補氣在補血之先。 李氏重脾腎,法多尚溫補,略似張景岳(1563~1640年)。 因1564~1624年為中元甲子太陽寒水太陰濕土,1624~1684年為下元甲子厥陰風木少陽相火,二人皆經歷過太陰濕土厥陰風木之主氣,英雄略同也。 又晚數十年,主要行道於第六十八甲子,君火燥金主令。 「陽常有餘,陰常不足」這一順乎天時的見解,後世之人每每不理解,多有非議,令人嘆息(火燥的季節,人體陰液&容易不足)。
學中醫: 申請日期
一開始,馬培德夫妻計畫等念完研究所就回德國,但兩年過去,馬培德拿到中國醫藥大學專案助理教授的教職,對台灣的環境依依不捨,於是他們拖了兩年,接著又是兩年,待到最後,連兒子都在台灣出生。 學中醫 西醫為醫學與科學的總和,透過分子、細胞、組織等微觀,隨著科技的進步,一步步的解構人體,務求精妙明晰。 我於十數年求學、臨床的經驗歸納心得為「中醫易學而難通,西醫難學而易通」。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創立了「醫界書生」團隊,利用網路,提出了「站在專業立場,講述通俗中醫」的理念。
就中醫系的教育現況而言,雖不乏堅實的科學知識與思維架構,但若談到對傳統醫家的文化背景的深切認識,便往往付之闕如。 學中醫 因此,系學會一直期盼能尋得一位同時對中國傳統文化及醫家思想深入鑽研的師長,並與之對話,希冀能為本系埋下生機盎然的文化種子。 學中醫 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多方打聽,系學會得知目前於臺灣大學中文系任教的蔡璧名先生,不僅國學基礎深厚,對中醫更有深入的研究。 於是系學會利用寒假的時間,特別向蔡教授進行專訪。
學中醫: 學中醫,救自己:打造不生病的體質,過敏、常感冒、失眠、憂鬱……通通能不藥而癒。
這個「五運」可視作古聖在分析地球的自轉和地球內部運動規律,「六氣」可視作古聖解釋地球在太陽系的位置(與太陽等天體的相對位置,角度,光譜照射等)。 人民大眾崇敬孫思邈孫真人,真正的中醫研究者很感謝王冰王太僕。 這是因為:《內經》是中醫學最寶貴的著作,也是中醫史上最古老的寶典,裡面彙集了春秋戰國時期及其以前的主要中醫理論。
因為人才危機,政府於2016年《國籍法》修法後,允許在經濟、醫學或教育等專業領域有貢獻者,得以領取中華民國身分證,至今有86位外國人憑著高級專業人才認可,拿到中華民國身分證。 他們來自德國、法國、瑞士、美國、越南等地,以一身專業,貢獻台灣經濟。 沒有這個思路,西醫找不到診斷的依據,就沒有辦法用藥。 西醫診斷是不斷切割問題,找到最終靶點,在這個過程中,有任何一個因素干擾,得到的都是不準確的結論。 中醫同時擁有醫學與哲學的雙重身分,透過巨觀、整體觀來透視人體,注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宇宙之間的各種交互作用。
學中醫: 香港及內地有權報考中醫執業試的大學名單
因為這般純粹的信念,我誠摯的推薦陳醫師的《學中醫,救自己》給大家,希望各位讀者都能因為這本書,見一斑而識全豹,窺一管而見全天。 陳懿琳當年因學禪修,再加上一場大病,為調養身體而接觸中醫,自此種下當中醫師心願,每天和疊起來如一個人高的參考書為伍,還曾經一個人關在家中7天,就為了拚上中醫特考,爾後又因此纏訟7年。 由西洋歌曲進入國語歌壇,以其渾厚、低沉、感性的聲音,受到廣大歌迷的喜愛。 對於歌曲的詮釋,有其獨特的表現魅力,後來更以八點檔連續劇《雙面佳人》主題曲〈走不完的愛〉走紅於國語流行音樂歌壇,是第一位在國家歌劇院實驗劇場,演唱爵士音樂的實力派歌手。 此外,亦主持、演唱《非常爵士》音樂節目,深受大眾的肯定、喜愛。
我堅信,真理是樸素的,探索生命與健康真諦的文字也應該是樸素的,不需要包裝,更不需要發明和創造怪僻詞匯以自炫。 如果一個人的學力不足,特別是下的真功夫不夠,其作品就顯得蒼白乏力。 我自己體會,作為一個中醫人,要有做事求實、做人求真的精神。 內心謙和,日子既平淡,又真實;既有享受,又能利他。 要想提高中醫的臨床療效,我的觀點是,緊緊抓住一個“真”字。
學中醫: 認識ESG,由ABC開始──專訪恒大ESG研究中心鄭子云教授
殊不知,這主要原因是:太陽系中,存在大四季的周期性輪迴。 張氏評價前輩黃元御,陳修園二人「用藥恆偏於熱」(自己生活於燥火氣盛的時代喜用涼潤葯,故言生活在寒濕時代的醫家用藥偏熱)。 實際上,歷代醫家中用藥偏熱的醫家較多:宋代名醫孫兆重視補脾,約1055年前後(此時為1024年至1084年的第六十三甲子,濕寒之氣主政)醫術大成,孫兆此時成為「校正醫書局」的主要成員。 學中醫 (北宋仁宗皇帝手中設了一「校正醫書局」,孫兆與其兄長都在其中。)約180年後的嚴用和也重視脾,同時重視溫補腎氣,1240年前後(此時為第六十六甲子,寒濕之氣主政)醫法大成。 孫兆與嚴用和二位醫家的用藥大框架,與黃元御較接近,純粹是因為三個人面對是很接近的大氣候環境。 稍後之萬密齋,聶久吾,治法又變,重溫補,強調保元。
現在臺灣的中醫師多數不念中醫經典,因為門庭若市,生意實在太好,便覺沒時間也沒必要讀經典。 若只為求利,則無法達到醫者應有的高度,除非理想遠大,或有深刻的文化憧憬。 傳統文化正在衰微,現況實在令人擔憂,如果你對文化抱有感情,當為自己樹立人生的標竿。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奇怪了,皇甫謐什麼時候開始學的中醫? 其實,皇甫謐早年並沒有學醫,學醫對他來說是機緣巧合。 真是不學不知道,一學嚇一跳,沒想到皇甫謐學習起來,那叫一個威猛,幾年時間,學問俱豐,於26歲時開始撰寫著名的《帝王世紀》,看來還真不是一般的學霸啊!
學中醫: Re: 香港及內地有權報考中醫執業試的大學名單
蔡璧名 老師:我以前很怕別人說中醫不科學,可是現在,我會說中醫本來就不是科學。 你們一定會覺得,要閱讀古典詩就閱讀古人的作品,今日寫古典詩何益?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閱讀詩經時並不偏好看一些祭祀、儀節或戰爭背景的詩作,因為那與我們的生活較少共通的交集;但我們喜歡情詩,因為我們與古人一樣,仍會墜入愛河。 我常會告訴學生,別將寫詩想成「這是為了交作業」,而要想成「我正在記錄我的人生」。
在昌瑋眼中,中醫是一門中庸之道的醫學,強調道法自然、兼顧身心,從中找回身體的平衡。 由於長庚大學地理位置,冬季天氣偏濕冷,宿舍內必備除溼機,清幽的校園環境便於學生專心向學,也使得各系運動風氣頗盛,每學期都會舉辦各類運動比賽。 在食宿方面,校內學生餐廳有自助餐、麵店、便當店、麵包店、麥當勞等選擇,學校宿舍床位更是充足,且保障學生四年校內住宿。 昌瑋特別推薦長庚大學之處為學費相較其他私立大學便宜(如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每學期學費為 72,310 元,長庚大學中醫系為 59,450 元),以及醫學院老師都相當認真投入教學。 李昌瑋在從陽明物治系畢業前夕,因氣胸發作而住院,為期兩週的住院使他重新思考將來的人生規劃,由於觀察到物理治療在台灣發展現況中,仍是存在著諸多限制,於是他選擇重考,並將目標設定為醫學系和牙醫系。 然而,由於自己在準備重考的一年半期間,曾遭逢車禍,後來拜中醫針灸之賜,才順利恢復行走,遂對這門古老醫學產生興趣,因此將中醫系納入志願選項之一。
學中醫: Tags: 學中醫,救自己 陳懿琳 腎虛 命門 八味地黃丸 三焦
長庚大學位於新北市林口區與桃園市龜山區的交界處,緊鄰著體育大學。 在教學資源上,長庚大學擁有醫學、理工、管理三大學院,每年投入 5,000 萬經費於提升教學品質,於 2018 全球最佳年輕大學世界排名獲第 151 至 200 名,在台灣入榜的 11 所大學中名列第三。 於 2017 至 2018 年期間出任系學會教學部部長,負責規畫豐富的讀書會、演講與專題工作坊,讓對於中醫同樣有滿腔熱忱的在校同學能夠更容易的接收到學術資訊。 擔任教學部長的期間,也受邀擔任兩屆台灣大學「Planet 漫遊者計畫——科系高峰會」的講師,致力於中醫的科普與幫助年輕學子了解中醫的迷人之處。 今天看見有國外中醫在台灣醫療界飽受攻擊的事,心裡很感慨。 如果是沒有台灣醫療執照在台自稱醫師開業看診,當然是密醫行為,誠不可為。
- 一天,這鄰居的一位親戚來做客,一到這鄰居的家裡便卧到床上,鄰居問他親戚,是不是生病了,若是生病了,隔壁就有良醫。
- 其起源沒有一個統一說法,有一說法是與上世紀香港盛行的武館風氣有關。
- 《傷寒論》將疾病分為六個階段,稱之為「六經辨證」,而六經本質上就只有兩種病:「陰病」與「陽病」。
- 因為中醫系學習過程中也同時要學習西醫,這兩週實習輪訓的是家庭醫學科,因此來到基層診所實習。
如上文所述,中醫學是以整體的方法研究人的健康相關問題的,其變化極為複雜。 有說「世上沒有兩個相同的病人 」,如何運用醫理的原則,應對萬變的病情是一大難題,不是閉門苦讀、潛思冥想可以成就的。 故業醫有成者,很 多都經過一段跟師學習的階段,從老師身上,除了可學到診治疾病的思維方法和經驗,也能親身體會到醫者的風範 和德行操守。 就如清代葉天士先生,他天性聰慧,祖、父兩代俱業醫,自小已閱遍中醫經典醫籍,但仍虛心求學 ,聞得某醫者有才學者,便以師事之,10年間先後從師17人,最終學有所成,成為一代大醫。
學中醫: 診斷方法
這是什麼樣的原理,什麼樣的治療方式,怎能如此快改變我身體的痛楚,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觸中醫,讓我的心裡產生極大的崇拜與好奇,對中醫的針灸產生了莫名的敬畏感。 整本書沒有中醫原有的艱澀難懂文字,而是用直白的口語來介紹艾灸、中藥草、氣功拍打、按摩、導引等自然療法,因此非常適合初次接觸中醫,卻不得其門而入的人;又因為每個段落都簡潔有力,也讓這本書更適合列為床頭閱讀的書籍之一。 有趣的是,我發現,陳醫師本來應該和我是同屆同學,只是陰錯陽差之下,失之交臂。
學中醫: 針灸也能養顏美容?中醫師傳授5招抗皺紋秘訣,治標正要治本啊
“科學論醫學體系”(實驗設計):經由設立假說、實驗設計,並利用演繹、歸納等方法呈現結果,或藉由科學儀器偵測所產生的醫學,是近現代醫學的主流,例如西醫。 這證明了現今流行的中醫理論基礎實際上是晚出的今文經學的著作,而五行相剋說是戰國時期出現於齊國,而五行相生說是劉向時期出現,所以完善的黃帝內經完成時間絕不可能早於漢宣帝時期。 後來採用湯液經法的稱為神仙家,採用今文尚書的稱為醫經家或稱為針炙家,利用今文尚書與湯液經法雜煣的稱為經方家。 在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专门法医——”令史”。 秦律规定,死因不明的案件原则上都要进行尸体检验,司法官如果违法不进行检验,将受到处罚。
學中醫: 台灣是缺蛋還是缺便宜雞蛋?衷心期盼媒體不要扮演討糖者的打手
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时期名医辈出,秦国有名医医缓与医和,齐国有长桑和他的徒弟扁鹊。 扁鹊发明了中医独特的辨证论治,并总结为“四诊”方法,即“望、闻、问、切”。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