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路徑全場3.2公里,走畢全程大約需2小時,沿途不時可見紅葉蹤影,更可見到石籠圍牆、元朗平原等獨特的建築和自然地貌。 元朗龜山 蒼翠的林道為行山人士提供不錯的遮陰,但也須注意路段會重複上下坡,需要吃飽儲夠體力才前往。 這間甜品鋪簡直是入元朗必去,其B仔涼粉就是必食招牌菜,滿滿的生果和涼粉幾乎滿瀉,一碗的分量足夠2-3人吃。 除了甜品以外,這裡的蒜香辣雞翼尖也是愛辣之人的必試元朗美食。
喺上世紀50年代之前,沙橋村村民就同對岸嘅深圳養蠔家族一齊合作養蠔。 但喺50年代中港邊界設立之後,兩地嘅合作就中斷左。 今天,隨住養蠔戶退休﹑村民遷徙,昔日嘅蠔田變成左滿佈蠔殼嘅紅樹林濕地。 沿路都係濕地,有紅樹林睇,有候鳥睇,生態價值高之餘,仲可以了解下香港上世紀輝煌過一時嘅養蠔業。 去完沙橋村仲可以去埋附近嘅尖鼻咀同豐樂圍,睇埋全港最大的方格魚塘。 自三號幹線及大欖隧道於1998年中啓用後,元朗區對外交通已大為改善。
元朗龜山: 元朗美食餐廳推介|街頭小食|5. 倆口小吃|米芝蓮推介 爆紅刈包專門店 古早味五花腩+咖喱蝦餅
長出少許芽的一個代表男家,配一個未長出芽的代表女家而成一對。 在錦田樹屋後面有條路通往平湖,平湖同樣位於水尾村,因水面波平如鏡,所以取名平湖。 事實上平湖是由幾個漁塘組成,塘邊的群山景色像鏡子影像般反映在水面上,因此這裡也有隱世「港版天空之鏡」之譽。
由於尖鼻咀鄰近米埔濕地,擁有大量紅樹林,故尖鼻咀鷺鳥林被當局評定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隨著經濟發展,流浮山的蠔田已成為香港歷史,因為嚴重的海水污染和天水圍市區在1991至94年間之發展已導致流浮山不能再產蠔,現時在附近一帶海鮮酒家吃到的蠔都是由國內出產的。 元朗區有三間公立圖書館,包括位於元朗文化康樂大樓內的元朗公共圖書館、天水圍站旁的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及天水圍天澤商場的天水圍北公共圖書館。 其中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為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中主要及全港第二大圖書館。 除此之外,部分地區(如天水圍及各鄉村)設有流動圖書館的服務,由流動圖書車前往該些地區提供限時的借閱及歸還服務。 由於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元朗於1898年納入殖民地管治。
元朗龜山: 元朗區歷史沿革
元朗是中國香港十八區中位置最西北的區,位於新界的西北,三面環山,地勢平坦。 元朗是一片平原,原來有連綿的農田,在多山的香港,只有這一塊平整而廣闊的平原,與另一個區北區一起覆蓋了香港和深圳的全部陸路交界。 大仁生活推介天水圍一處「BB級」行山路線,只要30分鐘就可以登上天水圍後山-淋坑山,睇日落放風箏! 父母帶小朋友踏出室內,到郊外遊山玩水,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鍛鍊一下身體,舒展筋骨。
當九廣鐵路西鐵於2003年開始投入服務後,由元朗往深水只需20分鐘。 元朗歷史悠久,在秦朝(公元前214年)已隨香港地區一起併入中國的版圖,在歷代行政分區的變易中,隸屬廣東省之下的一個縣份。 於天后廟向魚塘方向行4分鐘,經過水尾村遊樂場後,便到達錦田樹屋。 錦田樹屋已經有超過150年樹齡,老榕樹的幹與根縱橫交錯,包圍著一間石屋。
元朗龜山: 活動資訊
雖然已經荒廢多年,但是仍然不難看到建築,包括牆身、露台及石柱,都具有殖民地時期的特色。 但是屋頂卻採用中國傳統的金字屋頂,布局與傳統民居類似,是個中西合璧的建築。 同樣地,此乃私人物業,並不對外開放,大家只可以欣賞其外在建築。 V’air是一個香港青年人發起、提倡低碳本地遊的組織。 元朗龜山 我們以「低碳本地遊」為切入點,利用網絡媒體與線下行動,去推動大眾關注氣候變遷與本地環境問題。
位處中央的天水圍公園、西面的河畔休憩區、南面的天栢路公園、東面的龍園及北面的天秀路公園為居民提供寧靜優美的環境。 元朗充满大自然气息,以天水围和元朗市中心最多住宅楼宇,其余地区则有很多围村和平房,锦绣花园和加州花园就是以平房组成的两个大型私人屋村,面积有如一个小市镇。 隨着經濟發展,流浮山的蠔田已成為香港歷史,因為嚴重的海水污染已導致流浮山不能再產蠔,現時在附近一帶海鮮酒家吃到的蠔都是由內地出產的。
元朗龜山: 元朗玩樂地方
元朗(泰豐街)乘坐 35小巴,到沙橋站落車(記得要同司機講落車),見到「陳祥記」嘅牌行入去就係蠔殼田;回程喺盛屋村搭74小巴往朗屏/元朗。 元朗絲苗已在港消失40多年,不過,元朗塱原部份耕地近年再次嘗試種植稻米,農作物收成漸見規模及成熟。 打着“本地米”的招牌,重現的元朗絲苗年產量不足兩噸,十分搶手。 雙喜椰子:在元朗傳統婚禮完成後;新界人通常會將“過大禮”時必備的椰子,埋到花園裏,若長出樹來,寓意開枝散葉。 所以如買到一個已長出少許芽來的椰子,當然就較易取得好意頭啦!
區内有元朗聖伯多祿聖保祿堂、元朗錦光堂等宗教场所。 較有名的包括元朗南的大樹下天后廟、林錦公路旁的凌雲寺等。 而落馬洲支線亦已於2007年8月15日啟用,其新建的過境車站落馬洲站及落馬洲支線管制站亦是位於元朗區,但與之連接的東鐵綫並不能到達本區市中心。 1958年,一班熱愛體育運動的元朗區人士合力成立「元朗區體育會」,旨在推動地區體育活動。 元朗區體育會成立初期,得到熱心的地區人士支持,建成元朗大球場,並於1973年籌建體育館大廈。 此外,元朗區設有的體育設施,還包括游泳池、體育館、壁球場及各類田徑設施。
元朗龜山: 元朗區委員會
Ken sir補充,這處不單止可觀鳥,亦是影靚相的好地方,「當風和日麗、水面平靜時,有機會影到水中倒影,成為天空之鏡」。 而對都市人來說,單是欣賞魚塘景色,享受鄉郊的寧靜氣氛,已可讓人暫且抽離城市的煩囂,絕對是減壓的好地方。 三百多年前,山頂上的寮屋是鄉民和行商的休憩處,當時香港與外地經商非常頻繁,而外國人將寮屋稱為「唐夏寮」。 現今寮屋轉化為觀鳥亭,山頂四周都是大樹,不要以為看不到風景可以快步離開,其實這裡是觀賞後海灣雀鳥的好地方。 交通:去程於堅尼地城港鐵站A出口,乘搭58號小巴或3M/47P/971巴士,於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下車;回程於華富商場乘搭巴士或者小巴返回市區。
- 店舖主分為3大區域,室內外均設用餐區、戶外日光大草地花園及古董傢俬Showroom。
- 长出少许芽的一个代表男家,配一个未长出芽的代表女家而成一对。
- 一家大小元朗親子遊,亦可帶小朋友到泥灘近距離看看彈塗魚和招潮蟹,放電之餘又能親親大自然,絕對是元朗好去處。
- 近年,南生圍、豐樂圍等魚塘面對地產商發展威脅,後海灣沿岸嘅濕地亦不時傳出有人非法傾倒泥頭。
- 康熙八年,朝廷放寬遷海令,原居民遷回之餘,錦田進士鄧文蔚獲封地設墟;遂將原來的大橋墩墟,遷到西邊圍與南邊圍之間的地方,今稱元朗舊墟。
- 自20世纪70年代起,在政府的政策驱动下,元朗市及天水围相继成为现代化的卫星城市。
自古以来,元朗是一个以渔农为主的乡郊型社区,居民以耕田或在鱼塘养鱼为生。 元朗龜山 双喜椰子:在元朗传统婚礼完成后;新界人通常会将“过大礼”时必备的椰子,埋到花园里,若长出树来,寓意开枝散叶。 所以如买到一个已长出少许芽来的椰子,当然就较易取得好意头啦! 长出少许芽的一个代表男家,配一个未长出芽的代表女家而成一对。 根据中国香港政府统计处2001年人口普查的初步报告显示,元朗区的人口约449600人,年龄中位数为33岁,是全港人口最年轻的地区,而家庭的月入中位数约16000港元。 元朗历史悠久,在秦朝(公元前214年)已随香港地区一起并入中国的版图,在历代行政分区的变易中,隶属广东省之下的一个县份。
元朗龜山: 交通
我們理解不同背景的居民有不同的需要和期望,並歡迎居民對社區事務提出意見,希望集思廣益,協助政府部門籌劃及落實 ” 以民為本 ” 的建設及服務。 四周則有多項社區設施(元朗劇院、元朗運動場、元朗市鎮公園、朗屏體育館、鳳琴街體育館及元朗公共圖書館)、公共屋邨及較多中低密度的樓宇和大型屋苑。 元朗工業區位於市中心的北面,為元朗居民提供就業機會。
后海灣沿岸一帶(流浮山、米埔)寧靜舒適,岸邊有一堆堆的蠔殼,海上有漁民出海捕魚,米埔更是觀賞候鳥的場地。 康熙八年,朝廷放寬遷海令,原居民遷回之餘,錦田進士鄧文蔚獲封地設墟;遂將原來的大橋墩墟,遷到西邊圍與南邊圍之間的地方,今稱元朗舊墟。 存於廟內,刻於1856年(清代咸豐六年)的「重修天后古廟碑」中亦清楚紀錄:「清康熙八年(即1669年)大橋墩市場改遷元朗(即元朗舊墟)」,元朗舊墟之擁有者(稱爲「墟主」)是錦田泰康村鄧氏家族。 (它是港鐵站一帶最高的建築物,你一定不會錯過)稍作停步,一賞其現代雅致、同時帶有傳統風水色彩的外觀設計。 在天水圍乘港鐵,坐兩站便可到達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 —— 元朗龜山 元朗。 標高柱旁邊有小路通往輞井圍,但注意路徑不太明顯,而且遊人甚少以致灌叢頗密,建議穿長褲。
元朗龜山: 元朗冬菇亭
隨後可到港版嵐山竹林,兩旁的竹樹林立,環境清幽,彷如去了京都嵐山,打卡一流。 鄧志學近年成為網民熱議之人,除了在梁振英公眾論壇中,出口怒罵吳文遠而成名外,近年他於元朗收地從事地產相關生意,部分其持有的土地捲入違規發展問題。 其中,元朗屏山朗天路的祖堂地變成小型垃圾山,該幅土地是由屏山勢力人士鄧達善及鄧志學所管理。 另外,天水圍嘉湖山莊泥頭山旁一個燒烤場,亦被揭發涉及違規搭建構築物而被地政總署釘契,該燒烤場主要股東就包括鄧達善及鄧志學二人。 近年,南生圍、豐樂圍等魚塘面對地產商發展威脅,後海灣沿岸嘅濕地亦不時傳出有人非法傾倒泥頭。
- 元朗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元朗區的事務,共有45名議員,本屆元朗區議會也是香港歷史上第一個及目前為止唯一一個所有現任區議員均為建制派的區議會。
- 芙蓉山是個佛教勝地,擁有不少佛教寺廟,加上鄰近荃灣市區、路程簡單,是荃灣後花園!
- 按照當時規劃,俊宏軒、天逸邨、天恆邨本規劃作居屋用途,卻因八萬五政策失衡後停售居屋,原有單位改變為公屋用途,故此位於天水圍北的公屋也特別多。
- 家樂徑道路平坦簡單,圍繞水塘行一圈只需約一小時,行起來較輕鬆,舒服寫意,不少人更帶同寵物來行山。
- 鮮味十足的花之戀、玻璃蝦、三文魚腩邊、劍魚腩壽司等,價錢貼地親民,多點幾件都得。
沿村路直去,接上馬路後轉右,前面便會見到前往元朗的74號小巴站。 除此之外,也可乘搭港鐵巴士離開,港鐵巴士轉乘西鐵是免費的,而且班次不疏。 南生圍是不少電影和電視劇的取景地,其中舊木橋又被稱為「婚紗橋」,更是必到的打卡熱點。 這裏環境清幽,擁有草地、農田、河流、山景、木橋和荒廢石屋,還有香港現存唯一以人手划動的橫水渡,更可帶單車上船,適合喜歡打卡和田園風的朋友。 佔地2萬呎,設室內外用餐區、日光大草地及古董Showroom等,裝修風格復古且奢華,憑著廣闊打卡環境成為一眾Foodie的打卡熱門勝地。
元朗龜山: 元朗奇食之一.經典雞翼尖
元朗縱貫線位於小街小巷內,由港台夫妻檔主理,宣揚台灣早餐文化到港,希望足不出港的港人們能夠回味到台灣真正的味道,例如正宗滷肉飯、吐司、漢堡包、蛋餅等。 台灣的早餐種類很多,例如漢堡包、吐司、三文治、飯類等,縱貫線一樣有供應,選擇多達90款,而且每一款的配料選擇十分豐富,排列組合出不同配搭。 位於元朗公園入面嘅白鳥塔係一棟7層嘅中國風建築,側邊種植左好多盆栽植物,所有吸引好多雀仔係度棲息。 而塔入面嘅藍白樓梯係大眾愛打卡的位,係塔下面望上去會見到六角旋渦,最高點係水滴狀,無論顏色構圖都比一般所影的梯間特別。 除左欣賞紅葉,附近仲有個大棠生態園,集大自然、農場和遊樂園於一身,每年12月至4月更係採摘士多啤梨嘅季節,係一個進行親子活動嘅好地方。
元朗龜山: 餐廳系列
各位文青可在庭院,曬着陽光、吹着風、慢慢翻着書,輕鬆寫意地度過一個下午。 但沿山脊遊走,景觀較唐夏寮開揚得多,右方遠眺輞井山,左瞰濕地公園及豐樂圍魚塘等。 烈陽來襲,路上全無碰人,走至輞井圍小巴站便坐車回元朗下午茶了。 為提供您最佳的網站使用體驗,本官方網站會於網站使用本身或第三方的Cookie,以作為技術、分析、行銷之用。 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