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正在8月15日日記中記道:「倭寇空軍技術之劣,於此可以寒其膽矣!」(此後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提議以後每年8月14日為中國空軍節)。 8月14日,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同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長蔣中正下達總攻擊令,命令八十八師與八十七師奪回8月13日被日軍攻擊佔領的持志大學、五洲公墓、滬江大學、八字橋等市區據點,並向日軍陣地紗廠進攻。 第88師第264旅長黃梅興在持志大學的戰鬥過程被迫砲擊中陣亡。 同一日早晨,中國軍機前往黃浦江轟炸日本第三艦隊旗艦出雲號巡洋艦。。 八一三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進入10月底和11月初,中國軍隊雖處于被動地位,一再後撤,但仍控製上海,這無疑是與日本當初的判斷和盤算背道而馳的。
中國部隊機動性極差,假如完全採取守勢作戰,將會無法取得戰略主動,日軍若是掌握全面戰略上的主動——一旦它在華北無法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遲早會對長江三角洲的政治、金融重心發動攻擊,這時蔣介石將根本無法兩面兼顧。 因此不如由中國主動在上海發動攻勢,強迫日軍改變戰略決戰地點,對于中國更為有利。 11月13日,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上海同胞書聲明:各地戰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軍心仍堅如鐵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 1937年8月14日,當地國民黨駐軍第九集團軍在總司令張治中的指揮下,指揮87、88師等部開始總攻,中國空軍也到上海協同作戰,並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虹口基地發起圍攻,嘗試趕敵下海。 八一三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八一三淞滬會戰: 戰爭結果
我所親歷的淞滬會戰 《我所親歷的淞滬會戰》是2005年1月1日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文聞,本書主要講述了歷史風雲人物的傳奇經歷和趣聞軼事。 首先對蘇聯已經放棄了進攻戰略,取而代置以“完成了軍備的充實和持久戰的準備後,首先開始積極工作以儘快迫使蘇聯放棄進攻遠東的圖謀”的字眼,就是說在以武力為後盾的情況下與蘇聯談判,不與其交惡。 蔣介石對第三戰區進行了人事調整,馮玉祥到新成立的第六戰區去當司令長官,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的職務由蔣介石本人兼任。 首先對蘇聯已經放棄了進攻戰略,取而代置以“完成了軍備的充實和持久戰的準備後,首先開始積極工作以盡快迫使蘇聯放棄進攻遠東的圖謀”的字眼,就是說在以武力為後盾的情況下與蘇聯談判,不與其交惡。 1903年生,遼寧東港人,國軍第67軍第107師參謀長。
日軍登入成功後,上海派遣軍與第10軍合編成立華中方面軍,由松井石根統一指揮,日大本營規定其作戰地域為聯結蘇州——嘉興一線以東,任務以挫傷敵之戰鬥意志,獲得以結束戰局為目的,與海軍協同消滅上海附近的敵人。 八一三淞滬會戰 但日軍在占領寶山後,以一部沿寶羅公路向西攻擊,吳淞方面日軍也越過泗塘河西攻,日軍尚不斷在各地登入,中國軍隊頓時面臨腹背受敵的威脅。 至9月中旬,日軍援兵陸續開到,中國方面因無制空和制海權,在進攻敵據點、抗擊敵登入和逐地爭奪戰中損失慘重,部隊疲憊至極,被迫轉入防禦。
八一三淞滬會戰: 抗日戰爭時期淞滬會戰和武漢會戰是國軍打的還是共軍打的
如第一大隊就把所有諾斯羅普Gamma 八一三淞滬會戰 2E輕轟炸機轉交給第二大隊;第三大隊七中隊把霍克三轉給第四、五大隊各三架;第六大隊十五中隊的飛機轉給大隊的其他中隊,大隊還接收直屬第十三隊的所有飛機;第七大隊三十一中隊飛機轉給大隊的其他中隊。 但即使如此,也無法補足編制,如第二大隊在8月14日當天也僅能出動22架(編制36架)。 另外,杭州筧橋中央航校的飛機由教官駕駛,編成暫編大隊,下轄暫編32、34、35中隊。
大場丟失全線撼動,塞克特防線實際上已被突破。 八一三淞滬會戰 第三戰區只得作出放棄北站–江灣陣地之舉。 中央軍部隊撤退到蘇州河南岸,左翼軍也奉命轉移,至10月28日,中國軍隊退入瀏河、沈家橋、朝王廟、徐家行、廣福、陳家行、江橋、北新涇至梵王渡一線的第二期既設防御陣地,新防線長達35公里。
八一三淞滬會戰: 兵力對比
中國海軍的參戰部隊,為第一、第二艦隊和1個練習艦隊,1個魚雷快艇大隊和江陰等地要塞部隊,約40餘艘海軍艦艇。 中國軍隊轉入防禦後,日軍開始發動大規模進攻。 9月22日,日軍集中主力猛攻固守羅店的左翼軍陣地,至24日夜,日軍復以兩個師團持續衝鋒,國軍第159師、第160師全體陣亡。
在報告之後,並收錄這段期間第二戰區底下軍、政、教、民,為國捐軀「抗戰忠烈」的故事,以及第二戰區與山西省政府「軍政首長」的小傳。 歐亞與中國戰場匯流,世界在烽火中劇變。 蔣介石期盼的「抗日戰爭與世界大戰相結合」局面,終於出現! 8月13日,早上上午九點,日軍在坦克掩護下沿寶山路進攻閘北、虹口,國軍守軍第88師予以還擊。 中國空軍的參戰部隊為第二至第九大隊等8個大隊和1個暫編大隊,約200架飛機。 中國海軍的參戰部隊,為第一、第二艦隊和1個練習艦隊,1個魚雷快艇大隊和江陰等地要塞部隊,約40余艘海軍艦艇。
八一三淞滬會戰: 日軍部隊
不同看法的磨合,讓您對歷史有更多的思考。 ◎對岸書寫之歷史亦有美化、刪改、醜化等現象,請留心判讀 ▎《雙十協定》緩不濟急,邊談邊打荒謬鬧劇 抗日戰爭結束,攘外完成便要安內。 中共的兩萬五千里長征告一段落,卻是另一場衝突的新開始。 《雙十協定》(全稱《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讓氣氛和緩一陣子。
共黨深知此點,有條件的退讓,沒想到國美步步進逼,談判桌不讓,前線拚命壓! ▎六萬vs四十萬,國民黨內鬨虛耗心不聚,共產黨藉機團結渡黃河 擁有四十萬大軍的國民黨,輕敵了。 國民軍除了人數優勢,還有美國的政治支持與實質的軍事資源,確實可以有底氣。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中國現代史綱
此役國民黨方面先後投入8個集團軍又48個師、15個獨立旅、9個暫編旅、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炮兵7團、財政部稅警總團、憲兵1個團、上海市保全總團、上海市警察總隊、江蘇省保全團4個團,3隊海軍艦隊,兵力總數在60萬人以上。 日軍投入5個師團1個旅團達13萬人,鏖戰兩個月後,日軍依靠強大的火力突破中國軍隊防線。 15日,日本正式宣布組建上海派遣軍,以松井石根大將為司令官,率領兩個師團的兵力開往上海增援,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且在有外國租借的上海開戰,極有可能引起大國勢力的幹涉,並可能在外國調停下贏得一個光榮的和平,進而挫敗日軍對華北的野心,這對相對弱小的中國來說是極為有利的。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製造盧溝橋事變,企圖在華北製造第二個滿洲國。
上海的蘇州河以北地區,包括上海公共租界的北區和東區,以及閘北華界,由於控制了黃浦江下游岸線,和陸上門戶火車站,曾經是20世紀初上海城市發展最迅速的地區。 五節車廂被炸毀,至少有300名平民遇難。 中華民國(現中國臺灣省)空軍三度空襲出雲號裝甲巡洋艦。 八一三淞滬會戰 蘆溝橋事件之起因,由於日本大舉擴張天津駐屯軍,且屢於辛丑合約未經允許之地點施行演習;日本此種行動,已足隨時隨地引起事變而有餘。 而本年七月七日深夜,日本軍隊竟於鄰近北平之蘆溝橋施行不法之演習,繼之以突然攻擊宛平縣城。
八一三淞滬會戰: 四帝世紀:孫逸仙.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翻轉近現代中國政治的關鍵人物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由蘇州一帶進入戰場。 國軍又停止進攻,英、美、法、德、義五國向中國提議:「中日雙方由上海撤兵,劃上海為中立區」,日方拒絕。 蔣下令任命陳誠為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引來張治中不滿:「陳辭修資格太淺,怎能指揮我!」馮玉祥雖是兩人直屬上司,但無法調和兩人摩擦。 一二八事變以後,日方以虹口日軍營房為核心,在周邊租界、紗廠構築百餘處堅強掩體工事。 日軍參謀本部於盧溝橋事變後擬訂〈處理華北時局要領〉:「如抗日行為波及華中華南時,亦以不出動陸軍兵力為原則」。 日本參謀本部以「防蘇」為戰略重點,認為中國華北地方割據,派系獨霸一方色彩濃厚,中國將無力發起全面戰爭,只要再把華北鎮壓即可,故當時沒把中國華中兵力當成對手。
紀念碑的幾何形狀墻體與地面融為一體,呈現出斷壁殘垣的形象,讓人深感滄桑悲涼。 唐磊説,事實上,日軍的大屠殺,不是到了南京才開始的,也不僅限于南京一城,就在1937年8月13日當天,日軍慘絕人寰的屠殺已經開始。 儘管十九路軍贏得了全體愛國民眾的大力支持,但在淞滬保衛戰中“不聽話”的表現,令國民政府不太高興,不但被停發了軍餉,各地專門為他們籌集的抗日捐款也被收歸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