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文樓2023詳細介紹!(震驚真相)

屋宇署發言人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經油尖旺民政事務處轉介,昨日已派員到文苑樓一樓23室巡視,雖未能進入涉事單位,惟從室外視察發現單位外牆有若干裂縫,情況與今年初相若,但認為不會對樓宇整體結構造成影響,亦無明顯危險。 香港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發言人何鉅業昨親到現場外部視察,他指樓宇一樓的牆角出現明顯裂痕,可能是一樓樓板部分結構出問題,導致裂痕下部的外牆有向外移的迹象。 不過,由於大廈每層都以獨立懸臂性結構作為支撐,橫梁在樓宇內部向外伸展,承托樓板。 他補充,如果其他樓層的結構狀態良好,就不會受一樓的裂痕影響,相信大廈不會有即時倒塌的危險。 記者昨到文苑樓一樓視察,見有警員已圍封涉事地點調查,可見一樓大廈外牆部分梁柱斷裂,牆身出現裂縫;單位內牆身及天花位置石屎剝落,天花板生鏽鋼筋外露,單位明顯無人居住,屋宇署在門外張貼通告。

八文樓

本署隨即派員到場視察,雖未能進入事涉單位,惟從室外視察發現有關單位外牆有若干裂縫,情況與本署今年年初視察時相若,不會對樓宇整體結構造成影響,亦沒有明顯危險。 隨着有利可圖的市區重建項目陸續上馬,近年舊區重建步伐亦開始放慢。 市建局以油麻地「八文樓」所在的地盤為例,倘若以新方法推動重建,可從虧蝕四百億元,變成倒賺二至三百億元,助推展其他項目。 (星島日報報道)隨有利可圖的市區重建項目陸續上馬,近年舊區重建步伐亦開始放慢。

八文樓: 香港回歸儀式當中,中國升旗手朱濤响…

如果業主未有理會,署方會考慮指示承建商到該單位進行工程,並向業主收回費用。 研究提出,在油旺兩區共5個地點進行大改造,但公眾未及消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便在10月6日的2021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接納研究報告內容,並指政府會從多方面入手,加快市區更新速度。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表示,市建局會按完成的研究,在油麻地和旺角,「以創新、地區為本方式」加快市區更新,包括在合適重建項目試行轉移地積比、街道整合等規劃手段。 八文樓 林鄭月娥還說,已邀請市建局在荃灣和深水埗舊區開展同樣的地區規劃研究,以確定更新這兩個舊區的方案。 翻查資料,市建局早前公布「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建議將逾50年樓齡的「八文樓」納入「西九龍門戶綜合發展」,重建成西九龍另一個地標式的綜合發展區。 在藍圖中,該處可發展為高端甲級寫字樓、零售商業、酒店、文化藝術及住宅等混合用途,惟重建之路目前仍未有新進展。

逾50年樓齡的「八文樓」位於佐敦道渡船角,地理位置優越,在步程10分鐘內可以到達佐敦站、九龍機鐵站及高鐵西九龍總站。 市建局計劃將它重建成樓高逾400米的地標建築,高度超越中環國際金融中心(IFC)。 以佐敦渡船角的「八文樓」(八幢名字以「文」字為首的樓宇)為例,在上世紀60年代興建,發展密度已達17.6倍,超過現時規劃標準的九倍,重建後可建約2200個單位,較現時3286個單位,減少1000個,因此重建無人問津。 至於旺角方面,報告研究範圍建議將於旺角東水渠道一帶重開鋪面渠,情況類似韓國清溪川般,可於在河道兩旁設綠化公園,並在兩旁興建商住或服務式住宅混合發,沿途亦有商業街,配以特色建築提升吸引力。 文苑樓由大廈外牆已可見部分樑柱斷裂,牆身有裂縫,由於涉事單位在一樓,從街道可見騎樓底部有兩支俗稱「千斤頂」的金屬柱支撐。 單位內的情況更是駭人,牆身及天花位置石屎剝落,天花板裂縫處處,暴露生銹鋼筋,單位已清空,無人居住。

八文樓: 「油旺重建」藍圖揭盅 「八文樓」將成西九龍地標式綜合發展區

八文樓又稱文華新村,位於佐敦渡船角,樓齡已有約60年,8幢樓均以「文」字起首命名,故稱「八文樓」。 該大廈環境密集,因地積比率已高達約17.6倍,未計及劏房已有3200多個單位,若重建受影響居民不少。 轉移地積比率這方法存在已久,並非新點子,但實際運用例子卻不多,一般是在歷史建築保育上,因當中涉及大量審批程序及問題。 就油麻地及旺角重建計劃而言,縱使技術上可行,但區內有不少基層住戶,涉及大量賠償及安置問題。

八文樓

在八文樓周圍物色適合地皮,例如文昌街公園,合併後成為西九龍綜合發展區,地盤面積由1.5公頃,大增至5公頃,新發展區地積比達12.25倍,住宅單位總數由3285個大增至6500個。 屋宇署發言人昨表示,前日派員到場視察,雖未能進入涉事單位,惟發現單位外牆有若干裂縫,情況與署方今年初視察時相若,不會對樓宇整體結構造成影響,亦沒有明顯危險。 根據巿建局文件,油旺地區樓宇超過80%,即2,700多幢樓宇的樓齡為30年或以上。 整體樓宇中超過50%,即1,700多幢樓宇的樓齡更為50年以上,同時亦有一些具地區特色或歷史價值的建築,例如雀仔街(康樂街)、女人街和廟街等。 巿建局行政總裁韋志成表示,研究會依據三個方向來進行,其中一個方向是轉移地積比,「看一看(油旺)哪些地方可以將密度增加,提高地積比;哪些可以做改劃,又或者轉移地積比,透過不同的規劃手段提升重建潛力」。

八文樓: 佐敦7間「八文樓」 叫5228萬

之不過,1990年代,香港政府搞玫瑰園計劃,喺佢周圍填海,文華新村變成內陸地段。 對於有指重建計劃新供應的土地,部分會預留給首次置業人士「上車」,施永青同意這項措施:「點解首次置業一定要住新界?首次置業買不到市區是沒有道理。」施永清認為不少首置人士受樓價所限,只能在新界「上車」,但如果發展項目有政府參與,就可以讓他們在市區「上車」。 不過,於2014年因4間發展商入標價遠低於「入場費」80億元,加上發展商在招標期間擔心工程風險令上蓋建築期延誤,從而引發超支問題,項目曾流標收場。 故再作第二輪招標時,市建局作出調節,容許發展商「拆細」單位,以減低不明朗因素,結果由信置及華置投得,信置佔9成股權。

  • 翻查資料,市建局早前公布「油旺重建規劃研究報告」,建議將逾50年樓齡的「八文樓」納入「西九龍門戶綜合發展」,重建成西九龍另一個地標式的綜合發展區。
  • 文華新村位於佐敦渡船角,因8幢樓皆以「文」字命名,故稱「八文樓」。
  • 原址是戰後興建的何文田平房區——何文田新村和文華村,以及山邊的寮屋區。
  • 然而,若透過將同區物業及地段未用盡的地積比率轉至渡船角一帶後,八文樓有空間打造成樓高逾400米的地標建築。
  • 黃舒明則促請屋宇署加強主動巡查外,市建局對未來重建區域應加碼提供維修基金,令市民不會受制於經濟問題而漠視樓宇失修風險。

新興建的何文田邨8座樓宇屬和諧式大廈,承建商為瑞安建業和聯力建築,於1998年起相繼落成。 由於位於舊何文田邨南面,因此項目名稱是「何文田南發展計劃」,並標示在地盤範圍街板上,故落成初期,街坊曾俗稱為「何文田南邨」,唯隨著舊何文田邨清拆後,已再沒有南北邨之分。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八文樓: 位置資訊

舊區重建及增加土地供應,解決房屋問題,在不少人眼中都有必然關係。 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副系主任晴安藍則指出,更新的主要目的應該是要令舊區「升級」,使之更加宜居。 「香港政府很死板,主要因為錢,不能輕易加地積比率,房屋供應增加的話,會對政府帶來財政壓力,因為地價下跌會影響政府收入。」不過,現在要增加房屋供應,又找不到新土地的話,最快的做法就是增加可容許發展的地積比率。 【Yahoo 新聞報道】「八文樓」是佐敦渡船角的標誌,以斜面建築、自成一角的小社區見稱。

早前屋宇署人員亦有到場視察,由於未能聯絡業主了解情況,故在門外張貼通告提醒。 八文樓 上次阿史介紹咗科學館一帶以前係漆咸道軍營,唔知史友們有無發現其實尖沙咀個一帶以前係有唔少軍營呢? 早前阿史都同史友們介紹過佐敦曾經有個地方叫做「渡船角」,呢個地方後來就因為西九龍填海計劃被填平,而佢嘅實際位置就即係依家嘅港鐵柯士甸站一帶。

八文樓: 新聞熱話/新招重建「八文樓」可轉虧為盈

油尖旺區議會通過「洗衣街及旺角東站政府用地發展計劃」,將興建一高兩矮的建築物,中間的商廈將樓高75層、最高320米,提供辦公室、酒店、零售及娛樂等用途。 八文樓 規劃署預計2020年開始動工,建成後將超越樓高255.1米、共60層的朗豪坊辦公大樓,成為九龍第二高建築物,僅次於有118層的環球貿易廣場。 舊區危樓四伏,佐敦文華新村文苑樓其中一個低層單位外牆爆裂、露出生銹鋼筋,狀甚恐怖,嚇怕途人!

八文樓

為提高八文樓重建潛力、增加發展誘因,市建局提議運用新的規劃工具,例如容許地積比率轉移。 韋志成謂,若區內有歷史建築、樓宇的土地用途為公共休憩空間、牙籤樓被夾在兩幢大樓中間等,重建機會微,浪費樓面;又或樓宇的地積比率已超過法例上限,重建會浪費剩餘樓面。 他建議當局可考慮容許可將相關樓宇的地積比率,轉移給鄰近地盤,例如八文樓,而上限可定於20%。 市建局的「油旺地區規劃研究」,建議把兩區分為5個「市區更新潛力地區」,其中建議把旺角東及西發展為「動力商貿區」。

八文樓: 八文樓

至於重建旺角街市,韋志成透露會整合周邊的小販攤檔,建立特色市集大堂在新大樓內,並會加入與飲食相關的零售及表演場地,設有玻璃幕頂。

冠德苑於2019年9月16日竣工,並將於居屋2019發售計劃中,由同年12月9日(原訂11月21日)起以現樓方式出售。 所有單位已於2020年1月6日售出(原先為1月2日,但冠盛閣709室在翌日撻訂,並隨即於再下一個銷售日再次出售),同月11日起入伙。 但在入伙後,居民在驗樓時陸續揭發室內部份牆角滲水、污水渠被沙石堵塞等大量紕漏;事後,承建商方面已進行糾正工作。 在冠熹苑及何文田邨適文樓後面的何文田邨範圍,原本計劃是2座40層高康和一型雙子式設計居屋,並設升降機塔連接何文田邨,後來因政府停建居屋而擱置興建。

八文樓: 大廈外觀如宗教祝福手勢

有份進行項目研究的研究員周健朗炮轟,市建局的正負零方案為數字遊戲,認爲重建如同趕走基層,變相增加士紳化,同時方案將增加建築密度,認爲該局披露資訊非常有限,難以説服市民及各持分者支持方案。 韋志成表示,未計劏房,八文樓現時有約3200伙,佔地1.5公頃,以現行地積比率9倍計,重建僅能創造約2000個單位,比現有還要少千多個,以重建成本達600多億元計算,要倒蝕300多億元。 韋直指市建局現只有500多億元資產,單靠局方無可能完成八文樓重建,須靠私人市場力量。

根據局方的初步概念,當局一些樓宇清拆後,可把一些受規劃限制或重建潛力有限的「送出地盤」之樓面面積,轉移到處於策略性位置的大型重建「接收地盤」,以增加重建潛力。 適合用作「送出地盤」的用地,包括不能清拆的歷史建築、建議改為公共休息空間的用地、小型及夾在體積龐大的樓宇之間,以及樓宇的地積比率已超過現時法例上限的用地等。 本港有近9,000幢50年以上樓齡樓宇,不少欠缺維修,潛在隱患。 上世紀六十年代遺留的鹹水樓,俗稱「八文樓」的佐敦文華新村,其中的文苑樓一個低層單位近日不但天花剝落,外牆更出現長約2呎、闊約2厘米的裂痕。

八文樓: 渡船角海景房「八文樓」

初時,市建局開大口要求發展商出價最少達80億元,其中商場及公共設施交予政府,涉35萬平方呎,近150萬平方呎住宅樓面則由發展商擁有,料總投資額約達180億元,政府投放18億元,發展商也要負擔逾160億元。 八文樓 市建局在油旺地區研究提出5個「發展節點」,除了「八文樓」,另外4個發展重點則是花墟水渠道、亞皆老街、旺角街市以及油麻地果欄。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