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在位時,南漢屢犯邊陲,多次派遣使者勸諫無效,太祖派潘美率領軍隊討伐,南漢君主劉 被逼到廣州柵頭附件,依峙山谷築木柵困守,潘美獻計火攻。 當時潮州太守王侍監為求得勝仗,向山神禱告,結果風雲大作,雷電交加,火勢格外猛烈,劉 大軍因此落敗被擒,平定了廣東沿海。 太祖去世後,宋太宗為了完成一統天下大業,親自率領大軍征伐北漢,兵分三路夾擊,圍至太原城下,忽然見到三位揮戈馳馬的金甲神人協助,逼得北漢君主劉繼元開城投降,旗開得勝當天,還看見神人站立在太原城上,經仔細端詳,原來是潮州的三山神。 於是詔封:「明山為清化盛德報國王、巾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為惠威宏應豐國王。」並敕廣建廟宇,歲時合祭,賜額「明貺」。
- 根據中國廣東省三山國王祖廟的記載,大王「巾山國王」連傑(連杰)的聖誕日為農曆二月廿五,台灣各地的三山國王廟也都在這天舉辦祝壽法會。
- 當地人便在巾山之麓建廟奉祀此三山之神,至今已具1400多年歷史。
- 据清朝同治三年的《广东通志》称,独山、巾山和明山三山对峙,「有神三人出巾山之石穴,自称昆季,受命于天镇三山,托灵于王峰之界石,庙食一方」。
- 2018年12月,昭平客家三山国王庙会被列为第七批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在道教大型齋醮禮儀中,也均設有『太上老君』的神位,亦居元始天尊之右側位。
- 三山國王源自於廣東省潮州府,是指當地「巾山」、「明山」和「獨山」等三座山的山神。
就連韓文公韓愈在擔任潮州刺使期間,也曾為了停不了的暴雨來到小廟祈禱,暴雨果真在幾天後停了,韓愈遂備牲禮來感謝三位兄弟,而且大文豪韓愈還特地寫作歌頌三位。 三山國王花臉 三山國王原來是三個山的山神,和城隍爺、土地公一樣都是自然神演變而來。 這三座山分別是巾山、明山、獨山,簡稱「巾明獨」三山,位於廣東省潮州府。 三山國王花臉 三山國王原來是三個山的山神,因為顯靈庇民獲國而被封為護國公王。 元朝,三山神的影響和地位,較唐、宋時期更加顯赫。
三山國王花臉: 道教神明系列4—–三山國王/三官大帝/三清道祖
其後代後來遠播潮州各地,台灣,閩南(雲霄縣外龍村走王最具代表性),東南亞,也在所居之地建立三山國王廟.潮州三山國王廟有很多輔助朝廷皇帝的傳說,跟隋軍流球征航 及後來鎮守潮州這段歷史不無關係. 潮汕本土人口約1000萬,而移民海外的潮汕人達到了1500萬,由於大量潮汕人移民海外也把三山國王信仰傳到了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國家。 在揭西的霖田祖廟,已迎來海內外及港、澳、台同胞的進香團成百萬人。 三山國王花臉 實際上,三山國王作為一種地方民俗文化,已經發展成為弘揚中華文化、促進海內外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的紐帶和橋樑。 隨著潮州客家人的移民,台灣的三山國王更加的人格化。 三山國王花臉 三山國王乃是三位義結金蘭的兄弟,不但結拜過程肖似「桃園三結義」,連神像外貌也頗為相似。
據說,三山國王神像是仿桃園三結義劉、關、張的,大國王仿劉備是白臉(普通肉色),二國王仿關公是紅臉,三國王仿張飛是黑臉且加刀痕成花臉。 三山國王信仰嚴格說起來應屬自然神信仰的區域信仰,後轉為擬人化的神祇崇拜,甚至還有信徒特別為三山國王找了三位王妃,配祀於偏廳。 在地生活237,趣遊玩樂368,感受美食帶來的奇妙旅程。
三山國王花臉: 三山國王廟宇統計
東晉葛洪的【神仙傳】匯集群書所見之老子傳記,或稱老子先天地生,或稱其母懷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髮,故稱“老子”。 亦有稱其母於李樹下生,生而能言,指樹而姓『李』。 三山國王花臉 道教所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就是說三官有對世人、亡魂等能「賜與福份、赦免罪過、解除災厄」的權能。 東漢時,張道陵創立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教徒請禱治疾療病的方法。
- 就在了解以下角頭廟的分布情形之後,讓我們再度跟著王爺去探訪祂的角頭廟。
- 對於童身(類似於藏傳佛教的活佛)老人去世後會新的童身出現,類似於活佛轉身。
- 其中,汕头65座,揭阳60座,潮州25座,梅州45座,汕尾109座。
- 然後是獻禮儀式,獻禮分為獻香禮、獻花禮、獻牲禮、獻酒禮、獻果禮和獻財禮。
台湾的潮汕人客家人,常常将三山国王庙看成是当地有潮汕人客家人开垦的标志,潮汕移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潮汕文化,台南市西北隅(今为北区立人街)的三山国王庙,也是由潮州人“佩炉香过台”而立的。 劉希孟《明貺廟記》記載“潮之三邑(海陽、揭陽、潮陽),梅、惠二州,在在有祠,歲時走集,莫敢遑寧”。 明、清以來,隨粵東移民所至,三山國王的香火被帶往鄰近省市,後來又漂洋過海,傳到台灣及東南亞各地。 三山國王廟移民從家鄉帶來的原有的信仰而建立起來,反映了移民們為求生存、求發展而團結起來的思想意志。 建神廟奉祀三山國王,舉行游神賽會,正是利用它作為團結的形象。 三山國王花臉 除單一籍祀神作為團聚的舊形式,在一些地方三山國王廟還起著地方性同鄉會作用,有了更深層次的作用。
三山國王花臉: 三山國王是潮州人的Super Star
大王公也是文臉神貌,跟二王公不太一樣的是大王公是粉臉神貌。 大王公及三王公因小弟沒有看到帽筒,所以就不太清楚是戴哪款帽了說。 ▲這次要來參拜的廟宇是三峽廣靈廟,其實廣靈廟早些年都是以三山國王廟來敬稱,直到最近新廟落成之後,才改成廣靈廟的廟名。 其實小弟有來參拜過兩三次,上一次來的時候,新廟廟體還在興建,參拜神明是在偏殿的位置,想想也蠻久沒有來了說。 後來的三山國王廟,幾經修建,也都是由潮州鎮民們捐資集資參與,也顯示著信仰早已沒有族群種族之份,三山國王屹立在潮州鎮中心,受所有鎮民景仰著。 經過了幾十年的”強迫歸類”,潮州人們也大多認同了自己是福佬人;另外有一些,則是因為多年來的脣齒相依,而認同了自己是客家人,所以在台灣,在族群的自我認同下,講潮州話的潮州人已經不復見。
每年正月,各地都要舉行三山國王的迎神遊神活動,全民祭拜,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 有的村寨,游神,唱大戲,兼有舞獅、舞龍,游燈籠等娛樂活動,場面壯觀,盛極一時,熱鬧非凡,老幼皆樂。 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是發源於現廣東揭陽市揭西縣河婆鎮,起源於隋朝,為粵東地區原住民,包含潮州人(潮汕人)、海陸豐人及粵東客家人等族群的精神信仰,隨著當地移民向外擴展,成為… 此外,相傳唐代中期,韓愈貶任潮州刺史,適逢潮州水患不斷,民不聊生,於是他便向“三山國王”祈求。 到了宋朝,這“三山神”協助宋太宗打天下,使得宋師太原大捷,受到太宗趙光義的褒封:封巾山“清化威德報國王”,封明山“助政明肅寧國王”,封獨山“惠威弘應豐國王”,並賜廟名曰“明貺”。
三山國王花臉: 三山國王聖誕/祝壽別選錯天!二月廿五才對
宋太祖在位時,南漢屢犯邊陲,多次派遣使者勸諫無效,太祖派潘美率領軍隊討伐,南漢君主劉振被逼到廣州柵頭附近,依峙山谷築木柵困守,潘美獻計火攻。 當時潮州太守王侍監為求得勝仗,向山神禱告,結果風雲大作,雷電交加,火勢格外猛烈,劉振的大軍因此落敗被擒,平定了廣東沿海。 ▲如果往來三峽及新店兩地,如果是走山路110市道的話,基本上經過安坑地區,或多或少應該會看過這一座牌樓,原本上面是三山國王廟,現以改成三峽廣靈廟的牌樓。 雖然三山國王原本是由從大陸潮州過來的潮州人所信奉著,但隨著廟宇越來越靈驗,在這邊居住的所有族群也紛紛跟進改信三山國王。 日本人離開台灣後五年,也就是等到民國三十九年,三山國王才又正式回到原廟址安奉,但原本的廟宇早被拆除,當下只能利用六坪大的禪房作為祭拜的神殿。
▲龍邊神龕,供奉天上聖母,左右配祀千里眼將軍及順風耳將軍,鎮殿聖母娘娘式軟身的神尊。 在神龕殿內龍邊的位置,另有一尊觀音菩薩的神尊。 三位神明拮据住在六坪房子的日子,又過了十年,信徒們終於看不下去,紛紛提議要興建新廟,潮州鎮民們慷慨響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歷經了四年時間,終於在在民國五十三年完成並舉行安座儀式。 員林的廣安宮是明永曆年間所建;永曆年間創建的尚有高雄市楠梓區的三山國王廟、高雄縣橋頭的義安宮、屏東縣九如的三山國王廟。 此外,康熙乾隆以前所建的有:台中縣豐原萬順宮、沙鹿保安宮、彰化縣員林廣寧宮、社頭鎮安宮、鹿港三山國王廟、埔心的霖興宮、霖鳳宮、台南市三山國玉廟、屏東市林邊忠福宮、佳東千山公侯宮、國玉廟、車城保安宮等。
三山國王花臉: 【民間史話】 三山國王與雞爺信仰
不但使得客家人失守撤離家園,連帶著王爺也一起離開了荷婆崙,只留下了三位王爺夫人留守廟宇。 在客家人安定於新環境之後,便協議將三位王爺分奉到各個角頭,於是便決定以越過圍牆的先後,來決定三位王爺的分奉。 由於舊館人事先打聽到巾山大王的神像,雕刻的最細緻,在快速越過圍牆之後,便一把抱住大王神像,因此,舊館便成為大王角,巫厝庄和楊厝庄是二王角,海豐崙和竹子腳為三王角。 這次的分奉,也使得開基的祖牌、神農大帝,甚至是留守的王爺夫人,也一併到了各個角頭。 到了民國六十年,「漳泉」關係逐漸緩和平淡之後,荷婆崙決定以新雕的神像來鎮殿,以因應各地回來謁祖進香的分靈廟。 在客家人的集中地,與三山國王廟的分布對照下,日據時代由桃竹苗移來彰化二林、竹塘、溪州一帶的客家人,除了知道自己是來自桃竹苗的客家人之外,他們還會說客家話。
由此,前述不完全統計,粵東三山國王廟超過200座是十分保守的。 2007年,三山國王祭典被廣東省政府批准為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8年12月,昭平客家三山國王廟會被列為第七批廣西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陳春聲:《地方神明正統性的創造與認知–三山國王來歷故事分析》,《潮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暨南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據不完全統計,粵東地區各地已知的三山國王廟超過200座,其中汕頭65座、揭陽60座、潮州25座、汕尾109座。 三山國王花臉 三山国王庙为黄瓦红墙,彩绘朱门,屋脊上有“双龙戏珠”,檐下挂着一块横匾,上面写着“神光普照”四个鎏金大字。
三山國王花臉: 三山国王发展历史
三山國王是發源於現廣東揭陽市揭西縣河婆鎮,起源於隋朝,為粵東地區原住民,包含潮州人(潮汕人)、海陸豐人及粵東客家人等族群的精神信仰,隨著當地移民向外擴展,成為粵東、東南亞、香港及台灣民間信仰之一。 三山國王實指現廣東揭陽市揭西縣河婆鎮北面的三座山——獨山、明山、巾山的三位山神。 祖廟位於今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縣城旁,當地舊稱霖田都,故該廟多被稱為霖田祖廟。 三山國王的有不少傳說,一說是宋太祖趙匡胤借得三山的神力幫助,後才將劉張之亂平息,遂封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花臉 據台灣鄉村禮俗記載,台灣三山國王聖誕定為每年二月廿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