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女校排名8大著數2025!(小編貼心推薦)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是著名一條龍私立男女校,提供12年的教育,學生在中學可選讀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課程(IGCSE)及國際文憑課程(IB 全港女校排名 )。 學校於今年7月放榜的IBDP就誕生了6名狀元,獲得出國留學機會。 因此雖然學費高昂($82,500起),仍吸引許多家長為子女報讀,為升學鋪路。

  • 傳統女校聖保祿學校創校於1864年,屬歷史悠久的天主教學校,該校於1950年設立附屬幼稚園–聖保祿幼稚園,提供約180個K1學額,幼稚園部畢業生升讀聖保祿學校中小學部的機會也較大。
  • 在運動方便更是無可匹敵,尤其轉直資後,幾乎壟斷學界賽事的男子組別,連續8屆成為中銀香港紫荊盃男校組的盟主。
  • 學生在學術、音樂及學界比賽成績驕人,多次出產會考10A狀元,轉新學制後,在2013及2014年,分別誕生4名DSE狀元。
  • 幼稚園原本可兌換學券,不過2017年度起將不參加免費幼稚園計劃。
  • 在1996至2001年間,該校連續五年的會考及格率及連續三年的入大學率達到100%,其中大部分學生均能入讀中大或港大。

學校設有60多個選修科目,分為體藝、科學、語言文化及個人發展四大類。 灣仔區3大女校之一,學生個性溫馴,上接直屬中學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升學具有一家優勢。 希望在踏入選校高峰期前,為正為準備報讀幼稚園,和準備來年小一入學而頭痛的家長們提供協助,為子女揀選適合的學校 。 中學方面,男子中學 有 32 所,女子中學 有 41 所。 幼稚園方面,接近一千所幼兒學校裡,全部都是男女校,只有三所是女校(德望小學暨幼稚園、協恩中學附屬幼稚園、聖嘉勒幼稚園)。 香港的女校或男校大部分由天主教教會辦學,其次的就是基督教教會。

全港女校排名: 灣仔區中學排名1-10

「平民女名校」協恩中學創立於1936年,學業、體育、音樂、辯論等實力非凡,近30年更橫掃學界體壇,連續31年奪得學界最高榮譽——「中銀香港紫荊盃」女校組總冠軍。 協恩重視體育發展,每位學生在6年內要接觸18項運動,由此發掘人才。 位於葵涌的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是區內的知名英中,曾於產生2名會考狀元。 在1996至2001年間,該校連續五年的會考及格率及連續三年的入大學率達到100%,其中大部分學生均能入讀中大或港大。

港華出名校風自由,與番禺會所華仁小學有直屬關係,每年有85%的小學畢業生可直升港華。 隨著自行統一選校開始交表,升小氣氛亦變得熱烈,家長除了關心學校口碑、功課量、測考次數等等外,教學語言亦有很多家長關心,而不少家長也希望小朋友可以提早入讀英文小學,打好基礎。 記者翻查教育局網頁最新上載之《小學概覽2019》中,發現教學語言為英文的全港官立及資助小學共有11間,當中不乏深受家長追棒的「名校」,同時亦有不少隱世英小,可能連該區的家長也未必知道。

全港女校排名: 【升中攻略2022】全港 Band 1 中學排名+校網一覽

分區了解中學排名之前,家長可以先閱覧全港中學排名,了解哪些學校的綜合評分較為優勝。 以下分析主要考慮三個條件,包括 DSE 公開試成績排名、班師比例以及師資。 小學方面,香港只有 19 所 女子小學,她們幾乎全部由天主教教會辦學。 揀中學除咗睇成績同 banding 全港女校排名 之外,中學嘅校風都非常重要。 中學生正值青春叛逆期,學校嘅學習環境對中學生嘅行為影響非常大。

  • 雖以母語教學,但數理、英文科目等同樣採用頂尖英文教材,務求為學生升學及就業提供更有利條件。
  • 學校着重兩文三語,中、英文科採用校本課程,二至六年級實行普教中。
  • 此外,其結龍中學聖保羅男女中學是傳統名校,目前DSE成績為全港最佳,讓不少家長對小學寄予厚望,去年就吸引約4,900人爭取小一學額。
  • 邓显学生在2013年的文凭试成绩彪炳,各科合格率100%,考获符合入大学资格的学生达99%,远远超出全港35% 的水平,当中91% 学生成绩更高于最低要求;2015年更出了该校首名DSE状元。
  • 辦學宗旨:培育學生成為具備五項特質(自律、為人設想、可靠、主動、樂於服務)及三項才能(溝通能力、解難能力、自學能力)的沙崇人,從而發揮自己,服務社群。
  • 拔萃除左在成績上有一定保障外,在學生全能的發展也十分重視,往年在籃球、足球、游水等領域也有獲獎。

收費方面,普通學生全年收費$50,000,而中五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收費$102,000, 中六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則收費$102,000。 被譽為全港第一的皇仁書院,在DSE中表現僅次於聖保羅男女中學及拔萃女書院,位列第三,共栽培了12名「狀元」。 全港女校排名 該校注重學生的全人教育,除了務求課業達標,也不忽略學生的技能發展,全校共設有50個學會、8個社團及1個學生會。 該校學生在奧數、創意思維世界賽、羽毛球賽、牧童笛隊管弦樂、合唱團皆有斐然成就。 學校在疫情前亦積極擴展學生視野,定期舉辦海外交流團及考察團活動,前往澳洲、英國、美國、新加玻、韓國等地。

全港女校排名: 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 St. Paul’s Co-educational College Primary School

聖若瑟英文書院是香港首間天主教男子學校,創校於1875年,設有小學及中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所補助的22所傳統名校之一。 除了成績優異外,學生在體育方面亦有出色表現,當中游泳項目可稱為校技,多名學生、校友都是香港代表隊成員,甚至是香港紀錄保持者。 北區的英中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是區內首屈一指的名校,歷年來學生在公開考試的表現優異,培育出不少狀元人才,成績絕對不遜於傳統名校。

學校的設施完備,除課室及不同種類的特別室外,校園更有一個草地足球場,伊中學生不論是學業成績,還是語文、音樂、體育均表現優秀,成為區內炙手可熱的英中。 位處東區的張祝珊英文中學,為政府津貼之全日制男女中學。 張祝珊雖為地區一級名校,但卻一直保持低調,且校風淳樸務實,深受區內家長青睞。 值得一提,張祝珊不設叩門、不設面試,會以學生的成績品行,及所獲獎項來作評估。 沙田區的英中數量全港最高,聖公會曾肇添中學在區內深受家長力捧,學校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除中文、普通話、中國文學、中國歷史、通識教育及個人社化教育科以外,其他科目均使用英語授課。 藉此一提大家,由於香港中學派位是根據小學校網分區而家的(除直資 / 私立小學外)。

全港女校排名: 香港國際學校排名榜 2021 IB

在运动方面更是无可匹敌,尤其转直资后,几乎垄断学界赛事的男子组别,连续8届成为中银香港紫荆杯男校组的盟主。 创校于1900年的英华女学校,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女校之一;亦是香港女子教育的先行者,以英语为主要授课语言,学生品学兼优,2013年出产第一名DSE状元。 英华校舍本座落半山罗便臣道,曾经历多次扩建,但为配合未来教育所需,已于2012年实行原址重建计划,校舍现暂迁至深水埗,不过因受立法会拉布影响,故迁回原址的时间至今仍未确定。 创立于1862年的皇仁书院,是香港殖民地时代第一间开办的官立男校,逾百年来,都被誉为最顶尖的中学,亦有「状元摇篮」之称,在历届香港中学会考, 皇仁书院是产生最多「十优状元」的学校。 由1987年至2010年期间,已累积产生了55名「十优状元」,当中 2006年更有六名学生考获十优此两项纪录在香港中学会考历史上未有学校能打破。

全港女校排名

幼稚園部位於北角,私立小學部及資助中學部則分別位於灣仔司徒拔道及半山羅便臣道,中小學為直屬關係。 崇真小學暨幼稚園分為本地中英文部及國際英普部,私立小學則分為英文部及國際部,幼小共有多達28位外籍英語老師。 全港女校排名 幼稚園70%學生可直升小學部,其直屬中學為直資的基督教崇真中學,而聯繫中學有英中沙田崇真中學及崇真書院(屯門)。

全港女校排名: 浸信會呂明才小學

九龙城区学校向来抢手,其中玛利诺修院学校(小学部)既是41校网的大热学校之一,也是很多女生家长的首选志愿学校,而且有直属中学,85%学生可以升读玛利诺修院学校(中学部)。 学校拥有超90年历史,其红砖校舍不但是该区的地标建筑物,更于2008年成为法定古迹。 课文繁复、考核冗长、配套匮乏,在讲技巧与碎片化的新高中学制下,全港只有不足4成的学校开设文学科;公开试报考人数上也逐年递减。 圣保禄学校(St. Paul’s Convent School),由天主教开办,为香港补助学校议会22所补助学校之一,是香港一家女子学校。 圣保禄学校创立于1854年,原名法国传道会学校,1955年易名圣保禄学校。 多年来培育出不少名人名媛,2004年9月转为直接资助计划学校。

学校由嘉诺撒仁爱修会创办,作风低调,对学生品行要求严格,亦鼓励学生积极服务社会。 在成绩方面,可说冠绝全港女校,在会考年代,因为圣玛利规定每名学生只需修读八科,亦有部份学生会自修第九第十科,多年来出产多名8A9A状元,而 10A状元则只有3位 。 但转新学制后,首届文凭试唯一一位女状元,正是出自圣玛利,此后3届DSE,亦有3名女状元诞生,是现时状元榜上排名最高的女校。 趙Sir答︰東區Band 全港女校排名 2尾一般人認為是以下幾所中學︰顯理中學、培橋中學、慈幼英文學校、東華三院李潤田紀念中學。 Band 3頭可以考慮寶血女子中學、筲箕灣東官立中學、聖貞德中學。 趙Sir答︰東區Band 2頭有以下兩所中學︰衛理中學及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

全港女校排名: 喇沙小學@九龍城區

推行活動教學、生本教學、協作教學、小組/合作學習,資優教育、拔尖教學、小組輔導教學和功輔班,提升同學成績和改善學習態度。 協恩設中小幼,幼稚園獲學券資助,小學為資助學校,中學則是直資。 學校小一設三班,提供90個小一學額,雖然並非行小班教學,但校方在主科實行分班政策,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組。 位於大坑的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為男女校,出名重視培養學生品德,而且推行「普教中」多年,成效顯著。 雖然直屬中學為女校,但男生的升中成績一向不俗,多數是港島區名校,如皇仁書院、聖保羅書院及金文泰中學等;中學部保留 25% 的學位給聯繫小學,升學有一定保證。

兩間書院皆重視全人發展,除了學生成績優異之外,在體育和音樂方面的發展也是出類拔萃。 2019年,拔萃女書院游泳隊連續32年奪得港九區D1中學校際游泳比賽全場總冠軍,田徑隊也實現了十三連霸。 拔萃男書院合唱團更在2006,2008,2010,2012,2014 年舉行的世界合唱比賽中在青年男聲合唱的組別連續五屆取得世界冠軍。 子女升中家長緊係想揀間好嘅中學,記住要留意香港嘅 Band One 中學大部份都係直資學校或資助學校(又稱津貼學校),因為全香港只有大約 7% 係官立學校。 好多家長除咗睇間中學係咪 Band 1,都會睇埋佢係咪名校,同埋全港中學排名。

全港女校排名: 女子中學

除了盛产状元,女拔亦重视运动及音乐,学界水运会及球赛常胜,甚至称霸二十多年;音乐更扬威国际赛。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創校已逾百年,有兩棟教學大樓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為九龍區的地標之一。 學校由嘉諾撒仁愛修會創辦,作風低調,對學生品行要求嚴格,亦鼓勵學生積極服務社會。 在成績方面,可說冠絕全港女校,在會考年代,因為聖瑪利規定每名學生只需修讀八科,亦有部份學生會自修第九第十科,多年來出產多名8A9A狀元,而 10A狀元則只有3位。 但轉新學制後,首屆文憑試唯一一位女狀元,正是出自聖瑪利,此後3屆DSE,亦有3名女狀元誕生,是現時狀元榜上排名最高的女校。

全港女校排名

2018年度該校統一派位學額由90個大減至60個,世襲生蠶食了不少統一派位學額。 每年九月是幼稚園升小學選校開學季,事前當然要了解一下香港各區校網最 Top 小學排名。 千居根據小學在學術 、體育 、音樂、師資、校舍方面的評分,整理全港 Top 100 小學排名,其所屬校網和學費,涵蓋官立、津貼、直資、私立小學,供各位家長作參考之用。 綜合全港所有政府資助、直資及官立中學,Tutor Circle 尋補為大家搜羅2022香港排名TOP100 Band1中學及各區中學的排名。 其中包括多間傳統中學名校,提供數間Band 1名校的概覽,包括曾培養出會考及DSE狀元的中學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