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聖宮台北行宮8大好處2025!(持續更新)

廟埕中會看到許多位穿著稱為「道衣」的青天色長袍人員,這些都是廟方的志工,一般稱為「效勞生」,主要為信眾服務「誦經、收驚、寫家運、整理內殿、維護環境」等等。 「青天」表徵天庭及駐錫於天庭的聖賢仙佛,効勞生穿著青天色道衣,具有上求天庭果位、下求自我反省的雙重涵義。 嘉義最知名的關聖帝君廟「嘉邑鎮天宮」,愛伯特被廟頂的桃園三結義巨大坐姿塑像驚豔到,專程前往參拜,親眼觀看廟頂上方的三尊劉關張神像,真的非常有氣勢,很有氣場,關帝信徒來到嘉義可以來參拜感受一下。 桃園虎頭山宗教聖地「明倫三聖宮」,主祀關聖帝君,由於環境清幽衛生乾淨,除了祭拜信徒前往之外,爬山朋友也常來這裡休憩參拜。

提供

建築上,是三殿形式,並設有鼓樓、鐘樓,仿造古代廟宇建築特色,北投分宮有設置免費停車場,方便香客來此祭拜。 1949年農曆八月,由於「行天堂」位於民宅三樓,檀越參拜不便,玄空道長得其三兄黃新火居士引介,與「行天堂」關聖帝君結緣。 玄空在臺北市九臺街(今林森北路、民權東路交叉口一帶)購入原為宮前町的小型民間信仰簡易齋教鸞堂及附設土地廟。 自落成以來,之所以會成為大臺北地區,甚至是整個北臺灣參訪人數最多的廟宇,除了信仰普遍受到民眾接受外,還有一些特色包括:不設功德箱、不供拜牲禮、不焚化金紙、不收受金牌、不演戲酬神、不設乩扶鸞、不對外募捐及禁止商業行為。 廟宇地點位於市中心,且有寬敞的廟埕,並率先成立宗教性的財團法人機構,確立其社會公益的屬性。

南聖宮台北行宮: 桃園縣廟宇寺院

有著260年以上歷史的三級古蹟「武聖廟」,奉祀關聖帝君,古色古香莊嚴神聖,來到新莊廟街享用美食時記得進來拜拜,是個心靈寄託,參拜庇佑祈福的好地方。 關羽由於喜歡看春秋經而倍受中華文化推崇,被作為神祇膜拜,產生關羽信仰,也由於他體現了春秋經的捍衛正統的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老爺,又多次被後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 指南宮除為道教宮廟,亦按「三教合流」的理念,兼祀儒、釋二教聖賢。 地理位置海拔二八五公尺,地理環境優美,譽為「指示諸生行正路,南傳大道說玄機」的天下第一靈山。

奉祀

~ 雲林斗六 南聖宮〔五百年木雕之 關聖帝君〕~; 【台灣第一】兩尊世界最大的交趾陶塑像~雲林斗六南聖宮 … 新北市三峽區-三峽廣行宮電子地圖、GPS座標及相關資訊查詢,新北市三峽區-三峽廣行宮位於新北市三峽區龍埔里19鄰三樹路98巷187之1號。 位於桃園大溪老街上的百年廟宇,為大溪在地人的主要信仰之一,而當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關聖帝君聖誕,普濟堂都會主辦關聖帝君聖誕繞境活動,大溪每年最盛大的廟宇慶典活動,也是北台灣最重要最盛大的廟會活動。

南聖宮台北行宮: 建築文物

從山下遙望指南宮、氣勢宏偉、殿宇縱空、有「深山藏古寺,蒼茫接雲霄」壯濶之感,沿著登山步道登臨而上,遠眺大台北平原遠山近景,盡收眼底,秀麗風光,令人心曠神怡,確實是具足代表性的宗教聖地,而且也是遊客嚮往的觀光勝地。 南聖宮的前身為慈修堂,於 1945 年台灣光復之初,由斗六人士王耀春、賴西同等,向友人借用斗六市中正路日式宿舍,祀奉關聖帝君,開啟儒宗聖教法門,期間宣化濟世,逐漸發揚。 1968年1月25日慶成的臺北本宮,位在臺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109號,靠近臺北捷運行天宮站,交通四通八達,不管是捷運、公車都能方便抵達這裡,三宮中人潮最多。 行天宫奉祀五聖恩主,所謂的「恩主」就是扶鸞信仰的「救世主」,因為恩主公憐憫世人、救世濟民,所以信眾感恩如救世主。 五位恩主,以關聖帝君為首,因此臺灣一般民眾亦稱關聖帝君為恩主公,也經常稱行天宫為恩主公廟。 1956年至1967年的十二年間,玄空師父於先後完成北投分宮、行修宮(三峽分宮)、臺北本宫,出任第一代的三宮總住持。

天后

此外,還有奉祀土地公的福德祠,祠前有依地理風水而建的七星池,沿著池旁的石階往上走,可到指南宮迴廊,飽覽木柵觀光茶園的景色。 而遍植奇花異卉的指南宮觀光樂園,豢養了各種珍禽異獸及天然鳥園,由於木柵動物園的開放,現不對外開放。 大雄寶殿原為1933年末新建「觀音殿」,後因年代久遠,於1973年重行規劃興工,高七層,二千七百五十餘建坪,又稱佛祖殿,奉祀三寶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與觀音菩薩,佛教為主體。 南聖宮台北行宮 1961年,來自瑞芳李家的礦業鉅子、臺灣省議員李建和先生獲信眾推舉為董事長,在任十年期間建樹宏多,大幅整建奠定如今指南宮大致之規模。

南聖宮台北行宮: 新北新莊武聖廟

初時呂仙祖由艋舺(今台北市萬華區)剝皮寮王家崇奉於「玉清齋」,開堂濟世,仙鸞顯化,靈應著名,各地百姓紛踴前來,祈求神靈保佑,解厄消災。 行天宮又叫恩主公廟,恩主就是救世主的意思,奉祀關聖帝君,關聖帝君(西元162~219年)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將,因為他堅守信義,所以被尊為武聖;又由於他很會理財,所以又被尊奉為商業保護神。 南聖宮台北行宮 南聖宮管理委員會表示,在全國廟宇中不曾見過巨大樟木雕刻神像,飄洋過海的關公聖像,從尚未清洗前痕跡看來,在海上漂流至少有二年之久,日曬雨林、海浪沖擊下,仍能毫無缺損,也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1976 年八月間,經媒體記者發現,報導「關老爺落難,無人問津」等新聞,台北一些信士獲悉,立刻走訪交涉,支付鉅額謝金,接駕暫置於台北某信士處所,經清洗修飾安粉,同年農曆七月十八日,由數百位信士隨香護駕,奉送到斗六南聖宮關帝廟,受民眾朝拜,曾轟動一時。 年台灣光復之初,由斗六人士王耀春、賴西同等,向友人借用斗六市中正路日式宿舍,奉祀關聖帝君,開啟儒宗聖教法門,期間宣化濟世,逐漸發揚。 南聖宮台北行宮 每年農曆十二月免費提供值年太歲星君神位,供信眾恭請回家自行安太歲,信眾可至事務所恭請值年太歲星君神位,由服務人員解說如何祭拜,並附有說明供信眾參考。

  • 黃文辰對社會公益、宗教文化、道教、孝道傳承,向來不遺餘力,經由媽祖指示,榮任主委一職,同時,更拋磚引玉,出錢出力,發揮建設本業長才,不但調度專業人員擘畫媽祖行宮,本身亦積極參與募款,尋求各界支持,才有今日媽祖行宮動土大典。
  • 佔地250坪的媽祖行宮,預計明年農曆年前完工,外觀有別於傳統宮廟建築,以清雅、樸實、幽靜為設計原則,勢必讓外界耳目一新。
  • 基本資訊位置臺北市文山區主神孚佑帝君呂洞賓建立時間1890年地圖指南宮,是臺灣臺北市知名的呂祖廟,位於文山區木柵東郊猴山(今稱指南山)之麓,為道教聖地之一,俗稱木柵仙公廟,以主祀孚佑帝君也就是八仙中的「呂仙公」(即呂純陽、呂洞賓)緣故而得名。
  • 另說則是玄空師父獨力購下西新庄子,現今民權東路、松江路口東北角的建廟用地後,玄空商請已有興建多處廟宇經驗的造廟匠師廖石成設計、施工,並於1968年順利完成行天宮臺北本宮。
  • 1968年1月25日,台北本宮舉行慶成典禮,九臺街關帝廟行天宮遷入。

1971年李建和逝世,廟方於指南宮後側修建銅像暨紀念碑以茲紀念。 1991年開始,以不改變殿宇本貌為原則,指南宮進行為時七年的重建本殿工程。 其後景尾街(即今文山區景美)一度瘟疫,許多鄉民因而不治;仕紳自艋舺恭迎呂仙祖寶像至景尾奉祀,並結成肫風社,正鸞生高標旺於該社濟世,感化教化行善之理,幸得神恩庇蔭,瘟疫止息。 更有雙目失明而重見光明者、多年未有子息而求助呂仙公後得子者,遂令前往頂禮膜拜的信眾日多。 南聖宮台北行宮 由是,地方仕紳感於神澤廣被,張通舍、王月二人獻地,劉廷籓、劉廷玉與劉廷獻等兄弟樂捐、倡議建廟,普獲善信支持。

南聖宮台北行宮: 台北市佛教

另說則是玄空師父獨力購下西新庄子,現今民權東路、松江路口東北角的建廟用地後,玄空商請已有興建多處廟宇經驗的造廟匠師廖石成設計、施工,並於1968年順利完成行天宮臺北本宮。 高十二台尺、重約六百多台斤的關公聖像-樟木製 – 【九龍佛具】專業神明佛像 … C大,那就是我文中提到的桃園池靈宮,他們只有初一十五有辦事,是直接起乩。 中華台北媽祖會表示,目前已規劃每年針對三十個大台北地區貧困家庭,提供房屋免費修繕,並由黃文辰主委及金德強召委率領專業團隊施工,藉此宣揚媽祖慈悲大愛,更希望能號召社會,累積善的力量,幫助更多貧苦民眾。

指南宮

↓這尊關聖帝君神像高十二台尺,由樟木雕刻而成,距今有五百多年歷史。 位在新北市三峽區嘉添里白雞路155號,1965年12月6日興建完成,恭奉神明以 關聖帝君為主神,陪祀漢昭烈帝劉先主、桓侯大帝、諸葛武侯等神明,以及關聖帝君的父母及祖父母。 本尊立姿關公聖像,全高有一丈二尺一寸二分,重約六百多台斤,乃由整棵樟木雕刻而成,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 本省各大小寺廟中,從未見過如此巨大而且歷史悠久,是一尊極為珍貴之聖像。 龍潭南天宮座落於龍潭觀光大池島上,融合儒佛道三教的廟宇,奉祀關聖帝君、觀世音菩薩以及玉皇大帝等等,廟宇位於池中與世俗隔絕,故取名為南天宮,月圓時天上明月倒映在池面上,更獲得「南天映月」的美名。

南聖宮台北行宮: 桃園明倫三聖宮

斗六市南聖宮另有台北行宮,於 1974 年五月於台北呂姓信士住處開啟宣化,信眾日增,初具規模後,1979 年由台北信士共四十一人捐資合購台北市遼寧街四十五巷一處屋宅,設立南聖宮台北行宮,推動南聖道場宣化濟世。 北投行天宮,故當地民眾稱之為忠義宮、忠義廟,即行天宮北投分宮,1965年5月31日完工。 捷運忠義站附近,主要恭奉神明除了五恩主外,還有漢昭烈帝劉先主、桓侯大帝張飛、諸葛武侯、玉皇上帝、三官大帝、福德正神、山神。 北投分宮崇德堂則是恭奉行天宮第一代住持空真子師父與三宮第一代總住持玄空師父。

斗六

此時,中和有呂家兄弟將神靈分香,迎至當地奉祀,後為中和竟南宮。 行天宮在西元1967年建立,廟貌樸素莊嚴,正殿有于右任所書”行天宮”遺墨。 殿前有一尊天公爐,兩旁的提耳是飛騰的龍形,四端是向天空伸展的龍頭,造型獨特。

南聖宮台北行宮: 臺北市信義區寺廟/主祀神像/寺廟地址/電話

舉行祈福大典,如1998年12月3日至12月12日進行的「護國祈安羅天大醮」,集合世界各地道教會長及會員,共同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指南宮登山步道及與臺北市府合作開發位於指南宮後方的指南露營場,是休閒活動的好地方,亦是假日時各社團青年活動的極佳場所。 南聖宮台北行宮 位於純陽寶殿右後方,背山而建,是一棟造形宏偉的宮殿式建築, 於1963年興工,1966年落成,全殿二千三百六十餘建坪,氣勢宏偉,直上雲霄,是指南宮中最高的殿宇,是各種法會之重要場所,終年香客不絕,煙香繚繞。 內有三清殿奉祀元始、靈寶、道德三清道祖,即道教之道、經、師三寶, 是道教崇奉的先天無極界最高靈神。 相傳指南宮奉祀的主神呂純陽祖師,係於光緒八年(1882),艋舺縣丞王斌林來台履任時,自山西永樂宮分靈渡海迎奉來台。

  • 其後景尾街(即今文山區景美)一度瘟疫,許多鄉民因而不治;仕紳自艋舺恭迎呂仙祖寶像至景尾奉祀,並結成肫風社,正鸞生高標旺於該社濟世,感化教化行善之理,幸得神恩庇蔭,瘟疫止息。
  • 同年八月五日聯合報記者發現後乃發佈「關老爺落難無人問津」等新聞,南聖宮台北行宮鸞友見報,立刻前往交涉,並付鉅額謝金。
  • 大雄寶殿原為1933年末新建「觀音殿」,後因年代久遠,於1973年重行規劃興工,高七層,二千七百五十餘建坪,又稱佛祖殿,奉祀三寶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與觀音菩薩,佛教為主體。
  • 臺北市區的本宮為行天三宮最晚落成者,廟門用108顆門釘代表108位神靈,即象徵36天罡星、72地煞星。
  • 1960 年由劉進榮等數十位同修發起,籌設「慈修堂」,隔年十一月在斗六市大同路建廟名為「南聖宮」,舉行動土開工典禮時,相傳空中浮現彩雲,蔚為奇觀,1968年十一月經扶鸞奉賜「南聖宮」題字,1976年十一月興建新宮於今日斗六市南聖路。
  • 行天宮又叫恩主公廟,恩主就是救世主的意思,奉祀關聖帝君,關聖帝君(西元162~219年)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將,因為他堅守信義,所以被尊為武聖;又由於他很會理財,所以又被尊奉為商業保護神。
  • 白雞行修宮,台北行天宮分宮,供奉關聖帝君,環境清幽,讓人心靈沉澱放鬆,有提供收驚服務,讓人可以安定心神,一切皆能消災解厄。
  • 走過天井,來到正殿,可以看到神明桌上只有鮮花、清茶,沒有其他供品。

1960年代初,玄空師父原本已有將原地擴建為廟宇的計畫,以延續原有的臺北府官祀大關帝廟。 不過,該片佔地2,000坪的私人用地,在教育部開始推動九年國民教育後,被改劃為國民中學預定用地(現為臺北市立新興國民中學)。 經交涉後,臺北市政府採取「以地易地」的方式,讓原地主玄空師父以九臺街(今林森北路、民權東路交叉口一帶)的私有地交換當時仍為瑠公圳末梢支流、沼澤的公有地。

南聖宮台北行宮: 台北畫刊推薦

黃欉於三宮分別勒石立碑,昭示三宮本屬同源,永遠關聯不得分離。 1945年農曆十月玄空師父於三峽礦場之木造事務所始創「行修堂」,鄉里皆來參拜,竟然瘟疫去除,從此關帝君之名號,威震本地。 1943年5月,空真子道長(郭得進居士)及師兄弟,敬奉由覺修宮分靈而來的五恩主,於台北市永樂町(今迪化街)一處民宅三樓設立「行天堂」,以關聖帝君為首位恩主。

基本資訊位置臺北市文山區主神孚佑帝君呂洞賓建立時間1890年地圖指南宮,是臺灣臺北市知名的呂祖廟,位於文山區木柵東郊猴山(今稱指南山)之麓,為道教聖地之一,俗稱木柵仙公廟,以主祀孚佑帝君也就是八仙中的「呂仙公」(即呂純陽、呂洞賓)緣故而得名。 高十二台尺、重約六百多台斤的關公聖像,據神像雕刻專家鑑定,由整棵樟木雕刻而成,從雕刻手法及刻紋型態判斷,出自於明朝初期雕刻,距今有五百多年歷史,後經歷史學者與相關人士鑑定也獲認同,被視為極珍貴聖像。 南聖宮五百年關老爺飄洋過海的源由,是於 1976年經海上漂流到雲林縣北港外海,被漁民奉置在漁村半年之久,後由一位古董商收購運到台北,放置在廣州街一處民宅一個多月,古董商雖經多次奔走,都未能將聖像做適當安排。

南聖宮台北行宮: 南聖宮台北行宮

1958年,行天宮開山第一任住持空真子道長過世,並於北投行天宮旁空地,興建崇德堂以奉祀空真道長,當時北投行天宮後殿基礎工程才剛起步。 南聖宮台北行宮 玄空師父應眾師兄弟推舉,榮膺第二任住持,放下事業,全心重新規劃北投行天宮,由原一殿式擴建為三殿式。 臺北城內曾有清代官祀的臺北關帝廟(臺北武廟),於日治時期因都市計畫而拆除,原址設置臺北高等法院,即今日司法大廈,但是行天宮和臺北武廟並無歷史上的連結。

南聖宮台北行宮: 相關推薦文章

走過天井,來到正殿,可以看到神明桌上只有鮮花、清茶,沒有其他供品。 因為行天宮戒除殺生,禁止供奉牲禮;還特地勸止燒金紙、演戲酬神、叩謝金牌等行為,而且除了自行帶來的鮮花素果外,廟裡免費供應香燭;同時廟堂前也沒設功德箱,不要信徒添香油錢,首創傳統宗教界素心作風。 1960 年由劉進榮等數十位同修發起,籌設「慈修堂」,隔年十一月在斗六市大同路建廟名為「南聖宮」,舉行動土開工典禮時,相傳空中浮現彩雲,蔚為奇觀,1968年十一月經扶鸞奉賜「南聖宮」題字,1976年十一月興建新宮於今日斗六市南聖路。 竹山興天宮 南聖宮台北行宮 –竹山興天宮供奉主神為玄天上帝,位於竹山的三塊厝中竹山興天宮玄天上帝廟是有奉玉旨救世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