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問題的人,末梢神經也會受到影響,出現類似滑鼠手的症狀。 但這就不限於拿滑鼠的那隻手了,而是非慣用手、四肢都可能感到麻木無力。 不過,由於人體的神經,就像一條從頸椎一路連接到手掌的電線,只要中間有任何一段神經被壓迫到,也會出現手麻的異常症狀。 舉例來說:頸椎第六節、第七節的脊椎神經掌管的區域,也與腕隧道的正中神經相同,當因有骨刺、退化性關節炎、椎間盤突出而被壓迫到神經根時,也會出現雷同的症狀。 腕隧道症候群的特點是,晚上的不適會比白天嚴重,大拇指與食指、中指的痠麻感最明顯,捉握物品的能力下降。
如果手部長期固定、反覆進行某種動作,腕隧道中的肌腱狀況,就會像原本四線道車道被擠壓成雙線道。 在這種情況下,負責控制感覺與肌肉活動的正中神經就會受到壓迫。 手腕痛是都市人常見的痛症之一,由各種原因所引致。 除了因為受傷,還可能因過度使用手腕而引發,手腕痛問題經常發生在需要長時間用手工作的人身上,家庭主婦會因長期處理家務而出現「媽媽手」,文員則因為反覆操作電腦而出現「滑鼠手」。 手腕痛所帶來的悶痛和痠軟感,大大妨礙我們的日常生活。 除了以上原因外,手腕痛還有機會因其他炎症而產生,所以必需及早正視和處理,以免問題加劇。
滑手機食指痛: 滑鼠手原因:手腕發炎壓迫神經
只不過發生機率比膝關節少,且比較容易發生於曾經腕關節受傷的人身上。 「預防大於治療」盧炳昇建議,手部健康保養要趁年輕,手指避免過勞使用,建議定時、重複做握拳再打開手指的伸展動作,另應避免折手指關節,會破壞滑液囊提早退化。 聯新國際醫院影像醫學科醫師盧炳昇舉例,一名30歲的單身女性,長時間從事文書作業,沒有運動習慣、手機不離身,抓到空檔就拚命「滑」,導致右手食指疼痛僵硬不聽使喚,就醫確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 亦有些研究顯示, 滑手機食指痛 腕隧道症候群跟個人體質有關,但主要還是因重複使用某種腕部動作有關的職業所造成。 根據統計,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三倍,但因為沒有大型研究,所以女多於男的真正原因不明。
對柔軟的人體來說,這本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如果每天好幾個小時都維持這個姿勢,長久下來就非常容易出毛病了。 當我們站著時,手心一定會自然而然的向著身體貼放,這樣才是最放鬆的姿勢。 也就是說,在上班打鍵盤、操作滑鼠的時候,手心和桌面平行,其實對身體而言算是一種不自然的緊張狀態喔。 人類和其他動物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會靈活運用自己的雙手。 現在想像一下,要是有一天穿越時空,回到石器時代,你會用自己的雙手做出哪些動作呢? 或許是手心朝上摘取果實,或許是雙手並用綁繩結,然而無論如何,都很難找到一個跟「用滑鼠」一樣,手臂擺在桌子上,只有手腕左右搖擺的動作。
滑手機食指痛: 手腕隧道症候群復健運動
將大拇指握進掌心,然後腕關節被動尺偏,如果橈骨莖突出處(見下圖)明顯疼痛,就表示可能有橈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的跡象。 出現這種症狀除了減少手部勞動外,還可以透過拉伸拇指和伸展手腕進行緩解。 時常感覺到大拇指接近手腕的地方,出現疼痛及腫脹、大拇指外側的地方疼痛,容易無法使力的感覺。 滑手機食指痛 又或者當大拇指在活動時,總有總會有卡住的感覺嗎? 除了要注意滑手機的手勢以外,隆巴德提醒,當人們站立時,頭部會俯視手機螢幕,導致加重頸椎負擔,甚至躺著用手機會讓脖子長期處於伸展狀態,同樣會壓迫到頸部神經。
而滑手機除了成癮,或是因走路不專心造成意外,其實過度使用手機是會造成神經、肌肉骨骼系統的問題的,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有哪些常見的問題,並教大家10招運動來處理這些症狀。 這名詞的由來,是因常出現在必須辛勞做家事的母親(例如擰毛巾、切菜、擦地),因為不斷重複過度使用手臂這些肌肉,肌筋膜無法適當休息並修復,導致軟組織嚴重發炎。 所以,不只媽媽們,長期用滑鼠的辦公族、拇指滑手機的手機族、裝修的木工等都容易罹患此症。 是因常出現在必須辛勞做家事的母親(例如擰毛巾、切菜、擦地),因為不斷重複過度使用手臂這些肌肉,肌筋膜無法適當休息並修復,導致軟組織嚴重發炎。
滑手機食指痛: 長時間滑手機小心「拇指關節炎」上身! 復健科醫教舒緩方式
另外在使用上,不要一隻手、長時間、同姿勢握手機,隨時變換姿勢可減輕手的疲勞感。 江坤俊指出,出現媽媽手的症狀時,在急性期的處理方式與急性扭傷一樣,多休息及冰敷,必要時戴帶護具,減輕手腕的壓力。 低頭的姿勢,讓我們脖子與下巴肌肉往下擠壓,會讓頸部紋路變明顯,及雙下巴 ; 加上因為眼睛會專心的盯著螢幕,會讓眼眶周圍的眼輪匝肌維持在收縮狀態,持續收縮的結果就造成了魚尾紋的出現。 屈曲3個半手指會感到麻、刺痛或燒灼樣痛、腫脹感,晚上睡覺可因手麻,或者因灼燒的刺痛而致醒。 在此要特別提醒爸爸媽媽們,在抱家中孩子時,別忘了手臂要緊靠身體,盡可能採用五指併攏來托住小朋友,避免都由大拇指或虎口在支撐寶寶的重量。
主要是因為我們手掌腕骨的骨頭排列,就像英文字的「U」,上面覆蓋著橫腕韌帶,形成一個有如小隧道的空間,腕隧道內有血管、控制手指活動的肌腱,以及支配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靠拇指側半部感覺的正中神經。 手腕痛多數因為外傷引起,同時也常發生在需要進行反覆性活動的人身上,較少是由嚴重疾病所引發。 有一些職業,如文員、侍應生、司機,會因為常做大量的手腕動作,而出現手腕痛問題。 腕隧道症候群常出見在文員身上,因此又被稱作「滑鼠手」,而新手媽媽會因抱小孩時的施力不當而患上「媽媽手」。 中老年人也有機會因為退化性關節炎而有手腕痛問題。 三軍總醫院復健部吳永燦醫師指出,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是一種常見周邊神經病變,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
滑手機食指痛: 你有「手機手」嗎?簡單一個動作自測是否得腱鞘炎
腕隧道其實是正中神經和其他肌腱通過手腕時,要經過的通道,空間非常細小,因此當正中神經要經過手腕時,會因空間不夠而被壓迫,引發手腕痛,甚至會影響手指活動能力。 厲家珍建議,板機指症狀較輕時建議手指適度休息,避免過度使用,物理治療如按摩深層肌腱、牽拉肌腱、關節活動、熱敷、超音波、電療、蠟療等治療,或是使用副木固定,幫助手指在彎曲之後容易伸展,都可以幫忙緩解改善症狀。 現代人大多數都為3C產品使用者,時常手機不離身,小心! 時常滑手機的人,可能會引發「板機指」、「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輕者吃藥改善,重者會壓迫到神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可能需要面臨開刀。
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都有一定的重量,以小指來支撐其實會帶來負擔,有些以這種方式拿手機的使用者就發現自己那一塊皮膚變的比較粗糙。 直立型滑鼠就是把這樣的概念發揮到極致,它的外觀跟一般的滑鼠完全不同,像熨斗又像貝殼,一開始握起來或許會讓人不習慣,不過一段時間下來就可以確實感到手腕負擔減輕喔。 不管是拿著手機的左手,或是用來滑動螢幕的右手,都好像很容易手腕不舒服。
滑手機食指痛: 現代人大多數都為3C產品使用者,時常手機不離身,小心!再拼命滑下去,罹患這3種手部疾病將離你不遠。時常滑手機的人,可能會引發「板機指」、「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輕者吃藥改善,重者會壓迫到神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可能需要面臨開刀。
中期症狀手指彎曲時會有如板機一般的卡住,施力後會像擊發一樣彈開。 後期嚴重時,手指甚至無法主動屈伸,僵直在伸直或屈曲的位置。 滑手機食指痛 滑手機食指痛 多數的板機指是後天造成的,因為手指過度使用,造成肌腱發炎,經常發生在需反覆彎曲手指、抓握動作的40~60歲中年人,例如家庭主婦、機械工人、作業員、美髮師、廚師、牙醫師、農夫、音樂家及打電腦工作者等人。 近年,隨著3C產品普遍,長時間滑手機、打鍵盤也讓板機指廣泛在年輕族群逐漸流行。 運動、職業傷害或錯誤用手方法,造成的手部疼痛損傷如何恢復?
- 同時也因為另外三指和手掌是彎曲、用力的,因此也會造成支配食指、中指、和部分無名指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導致腕隧道症候群。
- 很多人居家辦公期間,長時間使用3C產品,用滑鼠、滑手機或平板相當頻繁,紛紛出現手指及手腕痠麻疼痛狀況,罹患了俗稱「滑鼠手」的「腕隧道症候群」。
- 這種手腕痛之所以被稱為「媽媽手」,是因為它常發生在新手媽媽身上。
- 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黃永錚建議,可以常做手部拉筋運動,舒緩手腕關節疼痛。
會造成手腕痛的原因還不僅如此,類風濕性關節炎、月狀骨無菌性缺血壞死(Kienbock’s disease)等也都會造成手腕痛。 滑手機食指痛 只要用專用的護具將大拇指豎起來,在腱鞘收縮的狀態加以固定,就可以保持安靜,不會對發炎的地方造成負擔。 台電公司針對「時間電價」,從1月1日起調整了尖、離峰時間,鋼鐵、傳產、製造業等用電量需求大的公司就需要特別注意設備使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