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中,多位公眾、團體及議員發言時要求撤回計劃,但是陳茂波指發展計劃不是要吞噬香港,多番表明不會撤回,每當他發言時台下前亦有人報以噓聲。 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代表卓佳佳及東北策略發展聯盟發言人梁玉祥指出,計劃建議在環境優美的鄉郊土地興建低密度豪宅,香港政府以發展為名,縱容地產商囤積農地,迫遷非原居民及農民,有官商勾結之嫌疑。 劉又指,古洞北第19區最快可於2026年入伙,惟北環綫進展緩慢,擔心古洞站的建設或會落後於居民入伙年期,屆時居民入伙古洞北猶如「開荒牛」,強調政府「基建配套要追得上先得」。 古洞南近白石凹最早於1995年建成小型別墅項目歐意花園,2009年由發展商利用青山公路以南至麒麟山的整片古洞南區域建成大型豪宅項目天巒。 2010年代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發展古洞北新市鎮,相關工程在2019年展開。
政府當局在90年代進行的「全港發展策略檢討」中,向著爭取安置的老人院和反對東北發展,最快於2026年起分階段落成。 古洞發展藍圖 除了第29段所述,對工廈內住用單位及其他分間單位採取執法行動外,政府將繼續採取一套多管齊下的方法加強本港樓宇安全。 當中,我們會與香港房屋協會和市建局緊密合作,通過樓宇更新大行動、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劃、「招標妥」樓宇復修促進服務(先導計劃)及其他支援計劃,協助有需要的業主進行維修和保養工程。 我們亦會繼續透過各種度身訂造的宣傳渠道推出各項公眾宣傳措施,在本港培養樓宇安全的文化,傳遞有關樓宇安全的信息。 政府在二零一四年十月推出為期兩年的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先導計劃),以利便政府與私人土地業權人透過仲裁達成土地契約修訂/換地申請的補地價協議。
古洞發展藍圖: 住宅
特區政府在2016年公布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提到新界北及東大嶼都會是政府物色以應付香港長遠社會和經濟需要的兩個策略增長區。 而在2018年完成的《新界北初步研究》,當局建議以全面規劃的方式發展新界北,並以更有效的方式運用新界的荒廢農地和棕地,令新界北發展計劃成為重要的土地供應來源,以建設新社區,發展現代化產業和需要在過境口岸附近營運的行業,同時改善現有地區的居住環境。 古洞發展藍圖 發展局及土木工程拓展署於昨天會上專題介紹新界北發展計劃。 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涵蓋總面積約320公頃的土地(包括逾80公頃棕地),當中約有一半為私人土地。
我們會制訂及實施保育大嶼山的自然、古物古蹟及文化遺產的措施,並會和環保團體、保育人士和有關持份者一起協作。 諮詢會期間,代表正反的團隊動員出席造勢,上水鄉原居民再度與反對規劃人士最少兩度發生了肢體衝突,警察總共收到4宗不同意見人士肢體衝突事件報告。 諮詢會結束後,陳茂波等官員在數十名警務人員的護送下,擾攘了10多分鐘才能夠乘車離開現場;其間有人向他掟水樽,更幾乎擊中陳,有人更向官員掟示威物品及撒陰司紙。 2009年:發展局修訂了3座新市鎮的發展大綱,發展密度縮減,3座新市鎮亦分別定出了不同主題,打造為多元化發展社區。 新發展區的策略性角色:配合區域發展及與珠江三角洲的融合,新發展區已預留土地作特殊工業及優勢產業,以推動香港經濟發展。
古洞發展藍圖: 發展時間表
《新界東北規劃及發展研究》於一九九八年經已開展,初期選定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為新發展區。 其後由於人口及房屋需求增長速度放緩,及等待《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完成,政府於二零零三年暫時擱置了該發展計劃。 工程主要包括為粉嶺北新發展區第一階段進行地盤平整工程;及興建基礎設施工程,包括排水、排污、水務、道路(包括行車道、行人路和單車徑)、隔音屏障、斜坡及園境美化工程。 2008年12月20日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 – 第一階段公眾参與 – 工作坊 (聯和墟社區會堂)。 而二零一四年九月推出的《鐵路發展策略2014》文件中指出,因應新界東北發展,建議於二零一八至二零二三年落實興建北環綫,並預留新田站、牛潭尾站及凹頭站,以作日後發展之用。 而長遠方案則包括興建直接前往落馬洲的分支,與及將北環綫延伸至粉嶺北,坪輋與打鼓嶺一帶。
- 我們正繼續進行「九龍東環保連接系統」的詳細可行性研究,並會就該系統的建議運輸模式進行諮詢,以展開下一階段的研究工作。
- 土拓署會繼續努力統籌設計和進行新發展區内的土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為增加土地供應全速前進,急市民所急。
- 在重建的同時,我們亦必須尋求具效益的方法,解決樓宇老化問題。
- 而本港早年擬於毗鄰深圳的沙嶺興建「超級殯葬城」,柯直斥此為缺乏長遠發展眼光,尤其在建洪水橋鐵路至前海一事上,反映政府早期沒有宏觀發展,導致鐵路早前被擱置計劃,現在重提計劃算是「回頭是岸」。
- 他又表示,集團看好古洞新發展區未來前景,認為該區擁有北環線,地皮內的住宅及商業部分將享有鐵路優勢,而且未來更將發揮連接落馬洲河套地區、大灣區的作用。
- 原屬於《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一部分,但3,900人口,合共興建逾1.5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當中九成都是反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不過場地只能夠容納320人,大會未開始時,會場外已經有約500名公眾未能夠進入。 未能夠進場的村民唯有在場外大叫口號,要求政府廢除《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停止假諮詢」。 加上參加的人數太多,場面混亂,整個諮詢會舉行了不足30分鐘就告吹。 政府因此將諮詢期由原定的8月31日延後至9月底,改期於9月22日在能夠容納2,000人的粉嶺聯和墟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舉行居民大會。 發展工商業:首階段公眾參與資料顯示,古洞北和粉嶺北都主力為住宅發展,以應付香港人口的增長,坪輋/打鼓嶺則作為「鄉郊工業和露天貯物用途」。
古洞發展藍圖: 發展區域
同時,為保障工友的健康,承建商添置了一部自動空氣消毒機械人,定時為建築工地、工人飯堂等進行消毒。 承建商亦採用自動物料運輸機械人,協助工人運載重物,既縮短運輸時間,亦減低工人因搬運重物而造成勞損或受傷的機會。 古洞發展藍圖 由於警方預先將所有鐵馬全部鎖在一起,示威者推倒鐵馬後,即將全部鐵馬一併拖走。 經過上周衝擊事件,行管會已同意有需要時向警方求助,所以警方早已在立法會大樓內佈防,即時動員大批警員在內頂住兩個入口的趟門,與示威者隔着玻璃門對峙,又舉起寫有「停止衝擊,否則使用武力」警告字句的紅旗。
早前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當中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終於有公營房屋有望落成,料可提供逾9,000個單位。 房屋委員會今日(4日)向城規會提交申請,把新界古洞北新發展區第19區略為放寬地積比率及建築物高度限制,以作公營房屋發展。 該土地擬議總樓面面積達42.93萬平方米,擬議地積比率為6.25,預料可提供一共9,220個單位,而首批居民最快料可於2026年入住。 有議員表示,樂見政府終有具體建屋進展,但認為9,000個單位對比整個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計劃只是冰山一角,促政府需要加快發展步伐。
古洞發展藍圖: 土地爭議
新界北新市鎮和文錦渡物流走廊預期將於中至長期內逐步推行。 是次規劃及工程研究的整體目標是建議合適的土地用途和發展參數,並建議所需的配套基礎設施,以及就新界北新市鎮和文錦渡物流走廊制定建議發展大綱圖,以為日後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工程的詳細規劃和實施作出指引。 古洞發展藍圖 同時,亦將探討如何通過採用「智慧、環保及具抗御力城市」的策略,優化發展密度,以促進城市、鄉郊及自然共融,令新界北新市鎮更以人為本、互相連繫,以及更能促進健康生活,締造可持續的宜居環境。 另外,特區政府早在今年3月就向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報告,並就皇崗口岸實施「一地兩檢」安排與深圳市政府達成共識。
香港政府早有意發展新界東北,地產商由那時起大幅收購和囤積土地。 例如,新鴻基地產收購範圍主要是文錦渡路至華山及天平山村的土地,新世界發展收購範圍主要是梧桐河小橋至石湖新村一帶,恒基地產則是烏鴉落陽及馬屎埔村。 在保育方面,除了塱原設「自然生態公園」外,政府表示收到很多意見希望可以在新發展區內保留更多農地,因此在新發展區保留了共58公頃土地作「農業」地帶,讓部分居民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 對於有意復耕的農戶,政府會推出一個特殊農地復耕計劃,包括位於古洞南一帶劃作「農業」地帶的地方 (約34公頃),協助受新發展區影響的真正務農人士復耕。 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於《施政報告》中表示,會恢復進行洪水橋新市鎮,以及古洞北新市鎮、坪輋/打鼓嶺新市鎮以及粉嶺北新市鎮的規劃及工程研究。 粉嶺北新發展區制定規劃及發展架構,以應付長遠的房屋、社會、經濟及環境需要,並訂立發展時間表讓首批居民於二零二三年遷入新發展區。
古洞發展藍圖: 新界區專線小巴50A線
其實,當天在工地上,見到房屋署的鑽探機已入場,以在土拓署進行地盤平整時,同步進行其所需的勘探工作。 根據《施政報告2019》表示,政府表示將加快發北環綫項目。 古洞發展藍圖 港鐵因應政府希望設計北環線時,能預留南延市區的條件,故港鐵於二零二零年著手研究一個將大部份北環線建於地底的方案。 其中北環線項目預計會分階段完成,其中為配合古洞發展,已作結構預留的古洞站會率先興建,並成為北環線與東鐵綫未來的轉車站。
- 此地帶有八塊用地,一塊作居屋用地,三塊作公屋/居屋用地,其餘四塊作私人住宅用地。
- 發展局發言人在會後重申,新發展區在2007年、即上屆政府管治時已經被列入為《十大建設計劃》之中,3個階段的諮詢歷時4年,若果將整個計劃「撤回」或者「叫停」,意味著香港人的住屋問題無從改善。
- 上水展能運動村以南一帶,有約莫50間工廠,多數係木廠、廢物回收場、食品廠同車廠。
- 根據《施政報告2019》表示,政府表示將加快發北環綫項目。
2012年,石仔嶺花園安老院收到必須搬遷的消息──石仔嶺花園北面在新界東北發展規劃底下,將變為住宅、商場和公共交通交匯處。 2014年6月13日,逾千名反東北發展群眾在立法會外集會,觀看會議直播,要求政府撤回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由於會內議員提出大量臨時動議「拉布」,撥款一直未能表決,村民和市民只是靜坐及叫口號。
古洞發展藍圖: 項目編號:
此地帶的規劃意向,是保護和保存區內現有的天然景觀、生態系統或地形特色。 從紫田村、菜園村到現在的古洞北,沒有業權亦非地主的非原居民一直扮演弱勢的角色。 追本溯源,責任應該歸究於政府身上:政府的諮詢是「由上而下」的,未有與居民作詳細商討;同時,在賠償方面,政府往往偏袒原居民,以致非居民民僅獲得少量倍償金。 上述地點在過去亦曾申請發展,並在2019年獲城規會批准,而是次發展商方案與舊方案接近。 申請人又指,建築方案的高度和體積與鄰近的建築物配合,料不會對區內帶來不良影響。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有關研究結果將提供全港棕地及其作業的詳細資料,有助政府制定處理不同地區棕地的適當政策,以達致善用土地、釋放棕地潛力和改善鄉郊環境的目標。 有環保團體要求應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用地作發展住宅,以取代發展古洞及粉嶺北。 雖政府表示地契於2020年才到期,目前不能進行收回程序。 但有傳媒翻閱高球場的地契,列明只要合乎「為改善香港」或「其他公共用途」,特首有最終決定權,在12個月通知期後收回高球場,毋須作出賠償。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政府同意將高球場用地放入未來新界北發展,但規劃及研究需時,最快也要15年後才可使用該地,高球場爭議不應阻礙新界東北發展。
古洞發展藍圖: 新界北發展建造工程料2025年展開 首批居民及企業2032年遷入
直至曾蔭權於2007年連任香港行政長官後,規劃署公布《香港2030》,以過去已經作出的研究諮詢、交通網絡及能夠連接現有新市鎮三個因素為理由,重新建議發展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三個區域。 國家就粵港大灣區及深化前海深港合作區提出新計劃,港府亦擬在邊境發展上動「大手術」,除考慮改變十餘年前規劃的洪水橋新發展區大綱外,還會在新界西北及新界北大興土木,猶如「港版開發大西北」,令新界巨變。 曹偉雄説,該區土地平整涉及清拆構築物、移除園林廢物、進行填土工程等。 該區亦會建造基礎設施,以配合新發展區的需要,例如承建商正在興建區內的主幹道—一條雙程雙線分隔車道P1路,以及安裝地下食水管和建造雨水排放系統。 目前,平整工程進度理想,預計2022年年中如期完成,隨即會交予房屋署建屋,首批居民預期可於2026年入住。
土拓署會繼續努力統籌設計和進行新發展區内的土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為增加土地供應全速前進,急市民所急。 , 設 計 容 量 為 十 萬 人 ,實質發展土地達到 公頃。 新發展區於建成後, 政 府 計 劃 將 古 洞 粉 嶺 公 路 的 北 面 發 展 為 邊 界 市 鎮 。
古洞發展藍圖: 項目顧問:
整個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項目分兩個階段發展,分別為第一階段及餘下階段。 全面落成後將提供合共約71,800個房屋單位,當中近七成是公營房屋,可容納約188,100新增人口,亦將提供約868,000平方米樓面面積作經濟活動,連同擬議的社區用途,可創造約40,100個就業機會。 古洞北第19區最快可於2026年入伙,惟北環綫進展緩慢,他擔心古洞站的建設或會落後於居民入伙年期,屆時居民入伙猶如「開荒牛」,認為「基建配套要追得上先得」。 古洞發展藍圖 發展局曾稱,古洞北第19區公營房屋發展用地的平整工程進度理想,預計可在2022年中如期完成,並交予房屋署建屋,首批居民料最快可於2026年入住。 市建局去年首次在土瓜灣的重建項目引入全面及小社區發展模式,為社區做好整體規劃,提升環境質素及改善道路網絡。
古洞發展藍圖: 建議發展大綱草圖
《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研究重新檢討了新界新發展區的需求,並建議恢復進行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的建設,以應付長遠的房屋需求及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運輸局在二零零零年發表的《鐵路發展策略2000》,及二零一二年四月推出的《鐵路發展策略2000》檢討及修訂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文件, 政府建議興建北環綫,以服務將來在古洞一帶的新發展區,並連接東鐵及西鐵,使乘客更容易來往香港各地及前往中國內地。 發展局稱,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不單能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同時可創造就業機會,透過重新發展棕地,亦可改善環境及促進職住平衡。 此外,為締造一個綠色及可持續發展的社區,並提供一系列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政府會將智能、環保及具抗御能力的措施納入有關發展建議。 【本報訊】不遷不拆的,津貼,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的農地劃為新界東北新發展區, 現 在 為 鄉 村 式 發 展 及 露 天 貯 存 設 施 地 區 ,應也是日後古洞北的主要連接道路。 如果囗岸遷去深圳一邊, 現 在 為 鄉 村 式 發 展 及 露 天 貯 存 設 施 地 區 ,看文件,也是土地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植物生長理論,現壓縮為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及餘下階段。
古洞發展藍圖: 東方日報A1:港版開發大西北 新界巨變
在政府發展規劃藍圖中,非原居民儼然被全面滅村;相反,原居民區卻彷如置身事外,未被納入發展規劃範圍。 該項目位於河上鄉路一帶附近,周邊為露天貨倉,鄰近仍未落成的港鐵古洞站。 該幅地皮佔地約4.72萬平方呎,現時屬於住宅(乙類)地帶,擬放寬地積比率,由3.5倍調升20%至4.2倍,以興建1幢樓高25層的分層住宅,提供250伙。 上述項目位於古洞南坑頭,鄰近雙魚河,周邊較大型的屋苑為天巒、嘉麗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