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檢測11大分析2025!(震驚真相)

經醫學界一直研究,相信膀胱癌與身體長期吸入致癌物質有關,吸煙是最重要、危險的因素。 煙草含有害致癌物質,它們可在尿液中積聚並損害膀胱內壁,增加患癌風險。 研究顯示吸煙會令患膀胱癌風險增加約50%。 另有證據顯示,長期吃醃製及含防腐劑食品,慢性尿道感染,或部分高危職業(如紡織、染髮、皮革、化學及印刷業)有可能長期接觸致癌物,亦會增加患膀胱癌風險。 說起膀胱癌,雖然病發率並非很高,卻是危險的癌症。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常見的惡性疾病之一,較常侵犯60歲以上男性,男與女的比例大約是2.7:1。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國內每年因膀胱癌死亡者約在400位左右(每十萬人口1.91人),而發生率則為每十萬人口2.29人。 在台灣,尤其在中南部烏腳病流行地區發生率更高,由此可見化學物質和環境污染對於膀胱癌的影響顯著。 因此,病人須依足指示進行適當的護理,否則殘餘尿液太多會導致增加尿道感染及結石機會,甚至使血液內酸性增加而影響腎功能。 膀胱癌是一個容易復發的癌症,所以手術後一定要定期覆診,以便觀察病情。

膀胱癌檢測: 保險方案

第三期:腫瘤侵犯已進入深部肌肉層或已超出膀胱壁。 內視鏡手術治療已無法完全切除,此時就必須採取較廣泛性的治療。 這些方法包括有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或者合併使用的各種方法。 手術治療則以膀胱切除,然後再以一段大腸或小腸來取代膀胱。 立即停止吸菸,包括二手菸,以減少發生膀胱癌的風險。 在汙染環境工作的膀胱癌病人應改善或離開汙染源,也要避免常常接觸染劑、化學原料和染髮。

  • 膀胱屬於泌尿系統一部分,是一個空心肉質器官,負責收集和儲存尿液,處腹部下方。
  •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香港每年平均約有400宗新症,而男性患者明顯比女性為多,比例大約為3比1,大部分患者介乎55歲至70歲。
  • 另外的診斷方法有超音波,必要時有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檢查及核子醫學檢查。
  • 檢查後的第一天,如出現輕微小便刺痛、出血、小便次數頻密或膀胱部位疼痛,都屬正常現象,但如有持續性鮮紅色血尿、血塊,又或排尿困難,甚至發燒,就應立即求診。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雖然整體個案比肺癌、大腸癌、肝癌等相對較少,不過因為早期患者治療機會很高,而後期患者則相反,相對難治,因此不可不防。 膀胱癌檢測 發病年齡大多數為 50-70歲,男女比例約4:1。 4.骨盆腔電腦斷層:這項檢查可詳細的掃描出骨盆腔結構,分析膀胱癌侵犯膀胱壁肌肉層的深度,有無侵犯鄰近組織或是局部淋巴腺轉移。 如果有出現血尿,尤其是年齡大於40歲,皆應尋求詳細的檢查。 另外,對於經常接觸染色、印刷、皮革之化學物品的人,則應每半年接受一次尿液檢查及尿液細胞學檢查。

膀胱癌檢測: 膀胱癌胸部X光

大多數的膀胱癌是從膀胱的內皮黏膜層開始發生,在膀胱鏡下腫瘤的外表看起來像一株小小的覃類附著在膀胱壁上,也有一些腫瘤看起來像是扁平突起的茹類。 這些腫瘤可以是單一或多個的,同時可以發生在膀胱的任一角落, 70 % 以上的膀胱瘤是向表面突起,而其他則是往深層肌肉層侵犯蔓延或是兩者皆有 。 膀胱癌常見的治療方式,包含外科手術切除、膀胱內藥物灌洗,膀胱癌第二期以上會視情況,施行部分膀胱切除手術;但即使經過手術切除,仍不代表完全根治。 膀胱癌屬於容易復發的癌症,因此通常會搭配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治療等輔助方式,降低膀胱癌的復發機率。

膀胱癌檢測

有時候腫瘤侵犯輸尿管引起阻塞,而產生腎水腫造成腰痛。 到了晚期可能會出現在下腹發生鈍痛或摸到硬塊的情形。 遇上血尿,最怕是患上膀胱癌,腫瘤或破壞血管又或膀胱組織而導致出血。 較簡易的分辨方法是,一般泌尿道感染的血尿,通常伴隨刺痛感。 膀胱癌檢測 而膀胱癌引起的血尿大多不會出現痛楚,但可能同時出現其他症狀,如已擴散至泌尿系統其他位置,或引起尿頻、排尿有灼熱感、膀胱痙痛和腰痛等。

膀胱癌檢測: 膀胱癌成因是什麼?

尿液在膀胱貯存到一定量讓人想排尿時,膀胱壁肌肉就會收縮擠出尿液,經由尿道到體外。 檢查指定癌症的天生癌變風險,防範於未然,但並不能檢查出現時是否有癌症病變。 如所需檢查癌症未有在以下列出,請向我們查詢。

當這些化乎物質在體內經過新陳代謝後,部分會隨尿液排出體外。 由於尿液含致癌物質,會令膀胱黏膜長期接觸致癌物,導致膀胱內的細胞出現癌變。 膀胱癌在香港的個案雖不及肺癌及大腸癌等多,但仍是常見的癌症,不容忽視。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香港每年平均約有400宗新症,而男性患者明顯比女性為多,比例大約為3比1,大部分患者介乎55歲至70歲。 Bowtie (「保泰人壽」)是持牌人壽保險公司及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致力於填補健康的保障缺口。

膀胱癌檢測: 膀胱癌成因、病發率及死亡數字

尿路結石患者、泌尿道反覆感染者,由於過度刺激泌尿道上皮細胞,也有更高機率罹患膀胱癌,必須多留意。 長時間接觸化學物質者,像是皮革製造業、美髮師、金屬加工業,亦是高風險族群。 小部分單一病灶者可做此手術,術後考慮給予放射或全身性化學藥物治療,但病人需密切追蹤可能復發或轉移的情形。

膀胱癌檢測

雖然膀胱癌的實際成因未明,但針對上述風險因素,你應拒絕吸煙或立即戒煙、減少接觸可能致癌的化學藥品、不要養成憋尿習慣。 醫生會截去一段小腸,一端連接兩條輸尿管,另一端透過腹部皮膚帶出體外。 截取用來作人造尿道口的那段腸子後,醫生會將腸的兩端重新接駁起來。 導管在腹部的出口,叫造口,將會放置一個防水的袋子,用特殊的黏膠固定在身體上以接收尿液。 切除膀胱裏蘑菇狀的腫瘤後,可以經尿道把抗癌藥直接放進膀胱,以減少腫瘤復發的機會。

膀胱癌檢測: 膀胱癌的血尿和尿道炎的血尿有甚麼分別?

若復發,只要及時發現,成功治癒的幾率也是相當高的,所以如果發現自己有問題或注意到新的症狀,必須盡快通知醫生。 如果將整個膀胱切除,患者就需要攜帶尿袋出入。 男性有機會出現陽萎,而女性有機會不能生育(因子宮有可能要一併切除)。 醫生會經尿道將抗癌 (cytotoxic / mitomycin-C / and epirubicin) 藥直接放進膀胱(或者利用靜脈注射),藥物殺死癌細胞。 此治療方法可以是一次性的,或是為期六週,每週一次的治療。

膀胱癌檢測

醫生會切下一節小腸,將它改裝成球狀的袋子, 縫合於尿道的頂端,成為新的膀胱。 膀胱癌檢測 這樣病人就可以如常使用尿道排尿,無需使用尿袋。 當然,有醫生會選擇以放射療法代替外科手術。

膀胱癌檢測: 膀胱癌的成因

Brinkman及Zeegers,在2008年報告,在觀察及追踪10年的研究發現如每天喝1.5升的水與每天喝不到240ml來比較,很明顯地可見到減少膀胱癌的罹患。 除了遠離致癌物,平時養成多喝水的習慣,也可以降低致癌物質在膀胱的濃度。 不憋尿,攝取含有維生素A、C、B6的食物對於預防膀胱癌也有幫助。

要知道自己是否患上膀胱癌,最直接的方法是留意尿液的顏色。 血尿,即小便帶血,分為肉眼可見或隱血兩種。 血尿可由泌尿系統任何部份的疾病引起,包括感染、結石和腫瘤。 約80%至90%的膀胱癌都是以血尿作為最早期的臨床表徵,其他症狀包括排尿困難、尿頻、小便時有不適或疼痛等。 臨床上若持續出現這些症狀,尋求泌尿科專科醫生仔細評估,需要時安排進一步檢查方為穩妥。

膀胱癌檢測: 侵犯性深層癌:

由此可知,膀胱癌的定期追蹤相當重要,通常每三至六個月就需回診接受膀胱鏡檢查。 膀胱癌患者若趁早接受手術治療,五年存活率約有六成;病人要是出現淋巴腺轉移,五年存活率大約15%;倘若癌細胞擴散至其他器官,五年存活率約僅剩5%。 也就是說,若發現異狀,千萬別輕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提高存活率。

膀胱鏡是種細長管狀的內視鏡,醫師會將這隻細長的管路伸進患者尿道,抵達膀胱後再檢查膀胱內部,若看到有問題的病灶,也可以做切片檢查。 有時醫師會考慮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看是否膀胱癌是否侵犯輸尿管、子宮或攝護腺。 膀胱也有機會長出癌症,膀胱癌好發在60歲以上的長者,最常見的症狀是血尿。 膀胱癌檢測 根據2014年的癌症公報,膀胱癌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9位、女性為第16位。

膀胱癌檢測: 預防

早期膀胱癌僅侷限於膀胱內壁,中期膀胱癌已侵蝕膀胱內壁的肌肉層,中晚期膀胱癌則已影響鄰近的淋巴或器官,而晚期膀胱癌意味着癌細胞已擴散至遠端器官。 早期膀胱癌可利用手術,在保留膀胱的情況下刮除膀胱內壁的腫瘤,惟膀胱癌復發率高達三至五成,故術後需長期跟進。 中期膀胱癌則往往需要把整個膀胱切除,並進行膀胱重建手術,以保持儲尿功能。 儘管一直以來膀胱癌對化療的反應僅屬一般,猶幸近年面世的免疫治療藥物為晚期膀胱癌治療帶來一線曙光。 膀胱癌在手術後的首兩年復發機會最高,故定期進行膀胱鏡監測病情至關重要。 隨着時間過去,復發風險會逐漸下降,膀胱鏡檢查的頻率亦可下調,但實際上需要相隔多久進行一次跟進檢查並無劃一標準,醫生會根據個別患者的病情,以及其腫瘤的惡性度來評估。

膀胱癌檢測: 容易復發的 – 膀胱癌(懶人包)

本人明白上述資料之提交即表示本人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本人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並可收到有關其產品、服務及特別優惠的直接促銷資訊。 本人已閱讀及同意信諾之個人資料收集聲明及私隱聲明。 慢性膀胱刺激和感染:患有膀胱結石、血吸蟲感染、泌尿系統感染、腎結石和長期置膀胱導尿管等,都會增加膀胱癌風險。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指出,2019年本港有435宗膀胱癌新症,當中約7成為男性個案。 回顧近年的發病數據,大概每年都有400多宗膀胱癌新症,常見於55至70歲人士身上,男女患者比例約為 3比1 。

膀胱癌檢測: 膀胱癌診斷方法

切片檢查:切片檢查指藉由病理顯微鏡檢查所取下的組織切片或標本,判斷是否為癌變細胞並且判斷其種類、惡性度、分期,以及是否擴散或浸潤侵犯至其他部位。 膀胱鏡檢查:通常由泌尿科醫師操作,藉著內視鏡經由尿道進入膀胱或集尿系統,在肉眼及影像系統下對異常的部位,取下部份組織做為病理檢查之用。 膀胱鏡檢查:由尿道放入膀胱鏡檢查,通常可清楚看到腫瘤的位置、數目及大小,並在懷疑的腫瘤上夾取一小塊組織作病理切片檢查。 1.電腦斷層:是一種電腦化的X光片,可將膀胱及週圍器官做橫切的影像呈現在電視畫面上,一般較X光片清晰。 腹部及骨盆腔的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可檢查輸尿管、淋巴結及骨盆腔內器官的異常,核磁共振亦可顯示出膀胱壁變厚的部分,有時候為了使影像更清楚,會給予靜脈注射顯影劑。 取中段尿液標本檢查是否含有白血球,如白血球數量過多則顯示泌尿道某處可能有感染,並檢驗尿中是否含紅血球以區分出血與否。

表淺性的膀胱癌,包括零期及第一期通常是利用膀胱鏡進行經尿道腫瘤 切除手術;如此不僅可將腫瘤切除,也可做為診斷癌症侵犯膀胱壁深度之用。 經過病理醫師報告證實為早期表淺性膀胱癌,手術後還會採用膀胱內化學藥物灌注法。 根據文獻的統計,膀胱癌佔全部惡性腫瘤的 3%~4% 。 發生率是佔第 11 位, 每年在美國大約有二十二萬個新的病例被診斷。 在台灣,膀胱癌是泌尿系統中常見的癌症,根據民國八十五年衛生署統計,膀胱癌名列癌症死亡原因第十五位,在男性排名是第十二位,女性排名是第十四位。 膀胱癌 90% 屬於移行上皮細胞癌; 5% 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其他的少數佔 5% 有腺癌、未分化型癌等等。

總之,任何疾病都應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是最好的療效。 此外,可以確定的是,這個疾病是不會傳染的,遠離致癌危險因子是預防膀胱癌的第一步。 由於膀胱癌容易復發,病人應定期回醫院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