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定「紓緩護理」的定義是:對治癒性治療己經無反應的末期病者之積極性全人整體性照顧護理。 此時給予病者疼痛控制及其他症狀的紓緩,再加精神心理性、社會性及靈性問題的照顧成為極重要的優先行動。 認為死亡是自然過程,讓病人有順其自然的死亡。
楊偉芳護士表示:「希望服務可以再拉遠一點,不一定是末期的癌症病人。但暫時仍以癌症病人為主要的服務對象。」癌症病人紓緩治療予以病人積極與全面的照顧,以控制病痛與不適。 在香港稱之為紓緩治療,是為了與病魔搏鬥的慢性或末期重病者,以及其家屬而設計的體恤患者的治療方式。 目的是根據患者和家人的意願及需要,防止和減緩因疾病而引致的肉體、情緒,和精神上的不適和傷痛,從而令病人和家屬儘量在此特定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生活質素。 當患者病重時,紓緩療護注重顧及全家上下的需要。 現時,醫管局的醫護人員可以透過「預設照顧計劃」,與末期病人及其家人商討,從病人最佳利益角度來考慮,應否不提供或撤去僅能延長死亡過程的無效用治療。
甚麼是紓緩治療: 心臟衰竭的種類
即使是公立醫院,紓緩治療收費相對較便宜,但如何持續進行一段時間,費用也不輕。 如果不希望在重病或臨終階段,還需要承受巨大財政壓力的話,一份全面的醫療保障,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的就醫負擔。 我們雖然無法抵抗死亡,但卻能決定以怎樣的態度面對。 對於不少末期患者而言,以紓緩治療取代入侵治療是更好的選擇。 晚期照顧一詞是形容當病人的疾病進入較晚期、將近離世時,為病人提供紓緩性的治療及照顧。
- 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
- 轉介到紓緩治療服務就是等於「放棄」及「等死」?
- 從醫者角度看,我們都會先了解病因,找出病源來對症下藥,但世事焉能如此?
- 紓緩護理是一種致力於改善生活和生命質素的理念和實踐。
當護士和醫生評估病人適合有家居服務,或者需要轉介去醫院紓緩治療科,就會幫手轉介。 (三)《專業守則》的第34段已就對末期病人的護理訂定指引。 甚麼是紓緩治療 當病人危殆時,醫生的責任是小心照顧病人,盡可能令病人在少受痛苦的情況下有尊嚴地去世。
甚麼是紓緩治療: 濕疹患者飲食宜忌 戒口清單
紓緩治療識別身體、情感、精神、社交方面的症狀和問題,並予以治療。 紓緩治療是一種以家庭爲中心的護理模式,這意味着家人和護理人員也可以獲得實踐上和情感上的支持。 從醫者角度看,我們都會先了解病因,找出病源來對症下藥,但世事焉能如此? 這些小組的參加者普遍是那些仍然在疾病較早期的人,末期病人沒有精神體力去參加。 支持者亦未曾到過那個階段,因此他們亦未曾有過那階段的經驗。 見到末期病人的情況可能對那些染有相同疾病的到訪者有心理傷害。
在免疫系統運作正常的情況之下,人體會透過細胞凋亡的過程,淘汰無用或異常的細胞,但癌細胞可繞過細胞凋亡的過程去繼續生長,令細胞凋亡的機制失效。 細胞凋亡誘導藥物旨在令癌細胞重返受控的細胞凋亡過程,令癌細胞死亡 。 甚麼是紓緩治療 好一些醫院內有提供紓緩的部分,紓緩治療的對象是以長期住院的病人為主。
甚麼是紓緩治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998年,香港是亞洲第一個地區確立紓緩醫學的專科資格。 南朗醫院專為末期癌症病人提供善終服務,有200張善終病床,佔全港總數接近一半,可惜成為政府財赤的犧牲品,於2003年關閉。 勞醫生認為寧養紓緩治療愈早介入,對病人的治療則愈好,甚至覺得應刻不容緩。 由於未雨綢繆安排一切,既可貼合個別需要和意願,亦可免除日後不必要的糾紛,破壞家庭融洽的關係。
紓緩治療及一般治療應在患者病情惡化至晚期不可逆轉前同時進行,著重改善病人生活素質。 甚麼是紓緩治療 晚期照顧則指病人的疾病進入較晚期、將近離逝時,為病人提供紓緩性的治療及照顧。 我們會教病人或家屬去看醫管局的「家居紓緩服務」,不用轉介,自己也可以打電話要求服務。
甚麼是紓緩治療: 專科滙師
標靶藥物運作方式與傳統化療不同,由於針對「靶點」發揮作用,對健康細胞造成的傷害較少。 甚麼是紓緩治療 話雖如此,標靶藥物仍會產生副作用,而副作用的程度因人而異,很大程度取決於採用哪種標靶藥物以及針對甚麼「靶點」 。 小分子藥物:能夠進入癌細胞內,直接殺滅癌細胞,或透過封阻癌細胞中的「靶點」,令癌細胞無法繼續生長而凋亡。 若不論什麼情況/環境下,不斷地擔心任何事便病態的焦慮(焦慮症),如朋友遲到、落雨、擔心無車等等情況。 病態的焦慮不會令事情有進展,反會使人不愉快、退步及無法向前。
Bowtie團隊為你一一解答以上問題,並提供治療費用參考。 甚麼是紓緩治療 以豁達、容讓的心談論及面對死亡,以致為自己作好心理準備。 如協助病人與家人之間的溝通、協助家人取得應得的社會資源和政府資助等等。 註: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指,不同配方的建議或有不同。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早前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建議如有市民自行發現染疫,可先服用一些紓緩症狀的藥物,例如預備一些可治發燒、頭痛、咳嗽等藥物「看門口」。
甚麼是紓緩治療: 紓緩治療平台
有可能由環境誘發,例如: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某些藥物(如部份消炎止痛藥、抗血壓藥和抗真菌藥)、壓力、吸煙、飲酒、肥胖、皮膚受損等同樣會引起牛皮癬。 張玉珊醫師推斷,該名患者有可能因手術後免疫力下降,但現時也未有一個明確的具體成因引起牛皮癬原因。 但她指出,牛皮癬有可能由以下因素誘發:一般可能是家族病史引發銀屑病,但有相關基因也不一定會患牛皮癬。 初診時,該患者全身出現顏色鮮紅的疹,一旦經太陽曝曬會感到痕癢,脫屑問題亦相當嚴重。
- 教導家屬怎樣預備既有營養,又容易被病者接受和嚥下的食物。
- 目前死亡是比以前較難預測到,慢性疾病拖長死亡程序,治療方法比較多選擇,人際關係比較複雜,死亡是一個從未接觸過的陌生東西,死亡的地點是一個充滿藥味、人來人往的醫院。
- Hospice 一詞本意是譯站,是旅客獲得食物、休息庇護的地方。
- 患者表示,紅疹位置不會有痛楚,只感到輕微痕癢,但流汗後痕癢加劇。
- 心臟衰竭是常見致命疾病心臟病之一,心臟衰竭死亡率高達35%1!
- 醫管局透過跨專業團隊,包括醫生、護士、醫務社工、臨床心理學家、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採用綜合服務模式,為末期病人及其家人提供紓緩治療服務。
我們不可以用常人的標準去衡量臨終病人的生活質素孰優孰劣,只有病人最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模式的生活。 甚麼是紓緩治療 甚麼是紓緩治療 別人應該具備敏銳的觸覺、站在病人的角度、客觀地衡量和斷定他們的需要,而不是主觀地、盲目地追隨專業的療程和目標。 應該多和病人溝通,然後用治療去配合他,去迎合他的心意。 延長壽命固然重要,但給病人真正需要的護理更值得重視。
甚麼是紓緩治療: 香港名導杜琪峯出席柏林影展:怒轟極權壓迫自由,同時表示現在的電影越來越差
其他疾病要視乎不同醫院的資源,明愛醫院有為末期腎臟或心臟衰竭、認知障礙症等提供紓緩治療,先由有關專科的醫生評估後再轉介。 紓緩治療住院服務主要照顧有嚴重徵狀及多種需要的末期病人。 醫管局會利用藥物及其他輔助療法,減輕病者身體痛楚和紓緩不適徵狀,協助病人安詳及有尊嚴地走向生命的最後階段。 醫管局轄下公立醫院共有超過360張紓緩護理病床,而入住其他專科病床的末期病人,如有需要亦可獲安排接受紓緩治療。 紓緩治療主力改善末期病人的生活質素,並減輕肉身痛苦煎熬與情緒困擾,讓人生的最後一段路過得安適、平靜、有尊嚴。 除了基本的痛楚、呼吸問題、活動問題、飲食問題等外,還會為病人及臨終者家屬提供身心慰藉和支持。
我們理解有部分末期病人希望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與親人共聚,直至離世,所以醫管局會尊重病人的意願,並按個別情況盡量配合,為有需要的出院病人提供支援,包括紓緩治療及家居探訪。 醫管局亦會為有需要的出院病人安排紓緩治療門診服務,以跟進病人的情況。 同時,醫管局亦成立了多間日間寧養中心,深化對病者和家人的情緒及社交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