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病人術後常需接受術後放射碘的治療,此類病人需術後禁吃含碘食物及甲狀腺素約五至六週,直至放射碘治療後為止。 而甲狀腺全切除術後病人必須每天服用甲狀腺素補充,不可貿然停藥,避免甲狀腺功能不足而引起不適。 而甲狀腺癌手術後更需要定期門診追蹤及檢查,這樣才可得到完善的術後服務。
但甲狀腺癌只要積極治療,其預後相較於其他惡性腫瘤好。 最好的方法是做細針吸引檢查,如果檢查到癌細胞就要開刀治療;如果沒有,也不能輕忽,可能是剛好沒有穿刺到,必須持續追蹤。 可能合併其他疾病的產生,如多發性內分泌贅瘤症ⅡA(MEN ⅡA)─含甲狀腺髓質癌、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及副甲狀腺亢進症。
甲狀腺腫瘤影響: 診斷
但對甲狀腺機能低下的患者來說,應遵守醫護人員指示的每日碘攝取量,並避免某些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海帶、紫菜、干貝、海水魚、蝦蟹、海參等。 此外,患者也應避免攝取過量的十字花科蔬菜如:芥蘭、萵苣、花椰菜、高麗菜、白菜、蘿蔔等,這些蔬菜可能會和甲狀腺競爭碘,阻礙甲狀腺素的生產。 陳擇穎醫師表示,聲音沙啞不代表就是甲狀腺癌,通常腫瘤可以摸到,再進一步檢查確定是良性或惡性。 更重要的是,可避免停用甲狀腺素而產生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症,提升體內甲促素也可以避免刺激腫瘤的生長,幫助甲狀腺癌病患在治療和追蹤時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
- 病人以吞服放射性碘膠囊或液體形式來接受體內放射治療,而甲狀腺癌細胞會吸收碘,然後放射性物質會摧毀癌細胞,因此正常細胞則很少會受影響。
- 彭正明醫師分析,「無創」治療甲狀腺結節的理想,已透過機械手臂輔助超音波治療可實現。
- 最好的方法是做細針吸引檢查,如果檢查到癌細胞就要開刀治療;如果沒有,也不能輕忽,可能是剛好沒有穿刺到,必須持續追蹤。
- 手術的方法是從頸部順皮膚走向水平切開一大概四至六公分的切口進行,時間從一小時至三小時不等。
「肉癭」是甲狀腺的良性腫瘤,西醫叫「甲狀腺腺瘤(囊腫)」。 憂愁或發怒時腫塊變大,心情愉快時腫塊縮小,叫「氣癭」,俗稱「大頸泡」,特點是頸部漫腫,腫塊柔軟無痛,西醫則叫「單純性甲狀腺腫」。 與傳統手術一樣,微切口手術亦是在頸部處理,但因創口面積大幅縮小,大大縮短病人康復時間,而傷口亦不再像以往的「蜈蚣疤」明顯,他人較難察覺。 坊間有傳不吃海產或紫菜,身體在碘不足的情況下會容易患甲狀腺癌,這是真的嗎?
甲狀腺腫瘤影響: 常見問題
甲狀腺是人體内最大的内分泌腺體,當接觸過量輻射及攝取不適量碘時,會增加患甲狀腺癌的機會。 消委會曾踢爆巿面上的身體檢查套餐,經常包括多項無助髮現隱疾的電腦掃描檢查,大大增加致癌風險。 有醫生亦指,醫學輻射能導致基因突變,兒童及免疫系統較弱的病人,盡可能減少輻射性檢查。 在接受口服放射碘治療前一兩個星期,醫師會請患者先減少飲食中的碘含量,並減少口服甲狀腺素補充,如此一來服用放射碘後會更快進入甲狀腺或甲狀腺癌細胞破壞。 在服用放射碘的幾天內,放射物質就會從尿液排出,但為了保障其他人,患者會住進隔離房,這段時間內患者更要避免接觸孕婦及小孩。 服用放射碘的副作用包括厭食、口乾舌燥、眼睛乾、皮膚搔癢、味覺及嗅覺改變等,隨著放射碘排出,約一兩個星期後會改善。
視乎量度結果,部分病人或需於出院後遵守以下指示約一星期,時間以醫護人員的指示為準。 探訪者應根據醫護人員的指示站在鉛板後面及盡量縮短探訪時間。 進行治療前,醫院須要為病人製造適合頭頸的透明膠面具,這面具與治療床連接,以確保放射治療時病人的頭部處於正確位置。 甲狀腺癌的早期徵狀並不明顯,病人可能會忽略或以為是其他疾病。 在2019年,甲狀腺癌新症共有1 059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3.0%。
甲狀腺腫瘤影響: 甲狀腺腫大有多常見
至於有民眾認為坊間所說甲狀腺長腫瘤與補太多鈣有關,有人甚至建議不要吃高麗菜、花椰菜。 陳擇穎醫師表示,甲狀腺腫瘤一般與缺碘有關,與補鈣並沒有直接關連,平日應少吃油炸、多運動,高麗菜與花椰菜都是很健康的蔬菜。 甲狀腺腫瘤影響 目前可以選擇在治療的兩天前,注射人工甲狀腺促進素,即可不必停用甲狀腺素,同時可增進甲狀腺癌細胞對放射線碘的吸收,並在後續追蹤時可增進癌細胞釋放甲狀腺球蛋白,以利追蹤是否還有殘餘的癌細胞。 他表示,即使發現是甲狀腺癌,也不必太驚慌,多數是低、中度惡性,手術後5年存活率可達83-95%,只有少數為高度惡性(即未分化癌),嚴重危及生命,所以應予以重視,及時治療。
放射同位素碘治療經過多年來的研究和發展,安全程度相當高。 只要完成治療後,確保體內的放射性物質完全排走,以及遵從醫生的指示,誘發其他癌症的機率極低。 現時亦有針對甲狀腺癌的標靶藥物,利用藥物阻擋癌細胞傳遞訊號,令癌細胞不能生長,從而抑制癌細胞繼續分裂,最終令其死亡。
甲狀腺腫瘤影響: 甲狀腺癌的分類
注射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會自然排出體外,不會影響健康。 甲狀腺腫瘤影響 而甲狀腺長出惡性腫瘤,也就是甲狀腺癌的原因,雖然目前仍無法完全確定,但部分醫師認為與遺傳、飲食、放射治療、雌激素刺激等因素有關。 會建議至少接受病灶側的甲狀腺切除,因為濾泡性腫瘤必須要將甲狀腺切下後化驗腫瘤包膜才能判定良性或惡性,術前針吸細胞抹片或是術中冰凍切片均無法判讀。 當甲狀腺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腫塊迅速增大就會導致瀰漫性增長,這種時候會引發區域性的脹痛或者是鈍痛,這種疼痛感比較明顯,並且會持續發作,在按壓的時候痛感會加劇。 這種疼痛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在生活中很多患者就受疼痛的影響,而無法飲食或者睡眠。 甲狀腺腫瘤也是屬於腫瘤的一種,因此腫瘤細胞是有擴散轉移可能的,當甲狀腺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腫瘤細胞就會向著周圍的組織擴散轉移。
全甲狀腺切除:腫瘤過大、兩邊有腫瘤、惡性腫瘤、女性甲狀腺功能亢奮,都會切除整個甲狀腺,以免腫瘤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對患者健康造成威脅。 甲狀腺癌主要是以手術治療,醫生會視乎病人的情況邢決定切除部分甲狀腺或是整個甲狀腺。 在切除整個或接近整個甲狀腺後,患者需要終生服用甲狀腺荷爾蒙以替代原先由甲狀腺製造的荷爾蒙。 飲食改變導致東方人也可能出現缺碘癥狀,平日應該多吃海帶或補充各種維生素,建議有內分泌問題的朋友務必先檢查血液中的碘含量是否在正常標準之內。 頸部往某些特定方向移動會有壓迫感使你無法正常吞咽。 聲音沙啞也是甲狀腺疾病另一個常見症狀,這是因為腺體變大而往氣管施加壓力所造成。
甲狀腺腫瘤影響: 甲狀腺對人體傷害要緊嗎
頸前甲狀腺部位出現無疼性腫塊,無甲狀腺功能改變,可隨吞咽上下活動,都以腫瘤性生長為主。 甲狀腺有腫塊,伴有發聲嘶啞或其他壓迫症狀也應警惕為甲狀腺癌。 不論治療選擇為何,都要定期追蹤檢查;若保守治療先,仍要固定回診,例如結節多年最終還是影響呼吸或吞嚥時,還是需選擇甲狀腺切除或消融手術。 超音波檢查是觀察身體器官的一種安全、無侵襲性且簡單的方法,利用高頻音波掃描甲狀腺有無病變,偵測腺體內部狀態。 過去經驗,接受超音波檢查的「50歲」以上女性,逾「5成」有甲狀腺結節。 當懷疑有甲狀腺腫時,請正確就醫,醫師會進行基本身體檢查與詢問病史,懷疑功能有問題時,會進行抽血檢查。
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也都是甲狀腺癌的治療選項,醫師會視狀況調整,可與醫師好好溝通適合自己的選項。 所以啦,甲狀腺個頭雖小,事業可是做得很大,一出事會全身。 我們之前已經介紹過「甲狀腺機能亢進」與「甲狀腺機能低下」,這次來介紹甲狀腺癌。
甲狀腺腫瘤影響: 白飯、糙米熱量一樣?高敏敏揭真相 建議吃4種米取代白米,降低代謝疾病與癌症機率
神經肌肉系統:話多、好動、精神不集中、焦慮、易怒、失眠、肌肉震顫。 所謂傷肝,是指身體內置,能疏通氣血的功能給削弱了。 這個功能削弱,氣血便流得不暢通,變成阻阻滯滯,中醫叫這種病態做「氣滯血瘀」。
手術是使用非常小的電極針,在超音波導引下將針頭的電極放在結節裡面,透過電極產生電流,讓組織發熱壞死,達到腫瘤縮小的目的。 手術過程中,病人因為只有局部麻醉,可以保持清醒與醫師對話,也能讓醫師即時評估病人的聲帶與神經狀況,避免無傷組織,導致病人術後聲音沙啞。 完成手術後,如果癌細胞未能完全清除、出現轉移或擴散的情況,患者或需接受放射性碘治療。 這是一種體內放射治療,放射性碘以膠囊或液體形式給病人吞服。 甲狀腺癌細胞吸收放射性碘後便會被摧毀,而正常細胞則很少受到影響。
甲狀腺腫瘤影響: Q: 甲狀腺腫瘤的刀算是小手術嗎?
指甲狀腺過度活躍而產生過量甲狀腺激素,症狀包括緊張、焦慮、心跳較快、手震、多和、身體發熱、疲倦、消瘦和難以入睡等情況,患者還可能突然出現稱為甲狀腺風暴的嚴重情況,包括發高燒和心衰竭,會有生命危險。 任職保安員的唐女士,在2006年時發現右邊頸部出現腫脹情況,「時大時細」,往醫院求診卻找不出病因。 2年後,她的右邊頸項已明顯腫脹,無論外觀與日常生活也大受影響,遂決定再次求醫,經血液檢查,證實出現甲狀腺亢進毛病。
葉乃誠提醒,甲狀腺功能低下,影響全身代謝,水腫、體重增加只是表象,某些身體內的代謝影響更為深遠,若慢性疾病狀況不易控制,有時轉診到內分泌科門診後,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甲狀腺功能異常時,代謝能力也會下降,進而易引發多種病症。 醫師提醒,甲狀腺功能低下會影響全身代謝,水腫、體重增加只是表象,體內的代謝影響更深遠,像是容易有脂肪肝、高尿酸或高血壓不易控制的情況發生。 輻射暴露尤其會增加乳突癌的機會,廣島及長崎原子彈爆炸後,當地兒童後來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就變高了。 甲狀腺癌的治療與患者個人健康狀況、得到的甲狀腺癌種類和分期有關。
甲狀腺腫瘤影響: 內分泌系統裡最常見的癌症 – 甲狀腺癌(懶人包)
據世界衞生組織最新的《世界聽力報告》顯示,現時聽力缺失的健康問題,影響全球超過十五億人。 報告更預計,到了2050年,全球四分一人會有聽力問題,近二十五億人將患有某種程度的聽力缺失,其中至少七億人將需要接受復康服務。 呼籲人們要對預防與治療聽力的保健,盡早作出適當「投資」。 在生化檢查方面,除功能自主性甲狀腺結節、初期亞急性甲狀腺炎及晚期的慢性甲狀腺炎等,會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症狀外,對其他原因的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功能檢查並無診斷價值。 甲狀腺全切術後易出現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表現為低鈣血癥,其主要症狀是嘴唇周圍發麻,手腳發麻和抽搐等。 若甲狀旁腺功能暫時性減退還需合理補充骨化三醇,能促進身體對鈣質吸收,同時合理補充鈣劑來減輕低鈣症狀。
甲狀腺腫瘤影響: 歡迎訂閱 健康一點靈 新聞推播。
此外,甲狀腺也有機會因形態出現異常而引致疾病,例如單一結節或多發性結節腫,會造成甲狀腺囊腫或腺瘤,雖然多為良性,但也有機會成為令人害怕的甲狀腺癌。 5釐米,沒有侵犯周圍器官傾向,也沒有淋巴結和遠處轉移,不需立即手術,先密切觀察。 需做手術的甲狀腺腫瘤患者,手術後需做好監測工作,6個月和12個月分別做次體格檢查。 甲狀腺腫瘤影響 一般腫瘤病灶直徑小於一釐米,只是侷限於腺體外無包膜外侵犯,頸部淋巴結沒有發生轉移時可做患側甲狀腺切除。 當腫瘤病灶直徑超過4釐米;肉眼可見甲狀腺外侵犯;有明顯的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等需進行甲狀腺近全切除或全切除術。
甲狀腺腫瘤影響: 甲狀腺危象
首次手術未能完全鏟除癌細胞的話,癌細胞便會潛伏在附近組織,經過一段時間會再次腫大。 雖然醫學科技日漸昌明,甲狀腺癌的成功治療率很高,死亡率已有下降趨勢,但有懷疑時,依然絕不可掉以輕心。 甲狀腺手術即在手術中切除部份或全部甲狀腺,通常需在醫院中接受全身麻醉下進行。 病人常因疾病的不同而分成程度不一的切除,但一般而言可分為單側部分切除、單葉切除、次全切除、近全切除及全切除術,某些甲狀腺癌症病人常需合併頸部淋巴腺廓清術。
甲狀腺腫瘤影響: 甲狀腺腫瘤的危害都有哪些
它們出現的機會,徵狀及嚴重程度,會因應放射碘劑量和病人身體反應而有所不同。 醫護人員會將小量放射性碘注射入病人的血管,二十分鐘後,病人躺在床上,醫護人員會將伽瑪攝影機放於病人的頸部,以測量甲狀腺的放射量。 由於癌細胞不像正常甲狀腺細胞般吸收放射物質,故此攝影機得出的影像可以顯示癌瘤的位置。 雖然出現以上症狀不一定代表患上甲狀腺癌,但越早發現甲狀腺癌,治癒的機會越高,因此如持續出現以上症狀,宜及早求醫接受檢查。 屬於高分化癌的一種,即腫瘤生長速度緩慢,同時亦最為普遍,患者多為年青至中年的女性。 甲狀腺腫瘤影響 近年乳頭狀癌的發病率有所上升,相比濾泡狀癌,乳頭狀癌擴散至淋巴腺的可能性較大,不過預後較好,治癒率亦較高,為最普遍的甲狀腺癌。
甲狀腺腫瘤影響: 甲狀腺癌好發族群
有時為避免術後甲狀腺低下的情形,可採取部分甲狀腺切除術,但後續仍有發生甲狀腺低下的可能。 甲狀腺腫瘤影響 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解剖位置在前頸部下方並位於氣管之上。 功能性的問題包括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是甲狀腺功能低下等,而腫瘤性的問題包括了甲狀腺腫、甲狀腺癌等 。 其中甲狀腺腫是門診常見的疾病之一,大多沒有臨床症狀,可能是健康檢查或是偶然發現,其中又以老年人或婦女居多。 甲狀腺癌在女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二位,僅次於乳癌,近年新症數目有輕微上升的趨勢。 甲狀腺是人體內最大的內分泌腺體,當接觸過量輻射及攝取不適量碘時,會增加患甲狀腺癌的機會。
甲狀腺腫瘤影響: 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症狀
擔心甲狀腺癌時醫師安排的影像首選是超音波檢查,用超音波看甲狀腺的形狀、大小,裡面是否藏有結節,若有,可以知道結節是實心的,還是充滿液體的囊腫,一般說來實心的結節比囊腫更可能是惡性的。 曾醫治一位石癭患者,腫塊長在甲狀腺左側,有鵪鶉蛋那麼大,堅硬如石,她得到丈夫的支持,選擇純中醫藥治療。 我們替她治療的方針是疏肝健脾,理氣活血和軟堅散結,經過大半年的治療,腫塊由鵪鶉蛋縮小至開心果大小;由於她已沒有任何不適症狀,也滿意腫塊縮小的結果,便停止了治療,不介意與小腫塊共存。 要預防甲狀腺疾病,除了接受身體檢查外,還須注意碘質的吸收,過多過少都不行。